[发明专利]一种骑跨凳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49096.5 | 申请日: | 2013-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华;何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军华 |
| 主分类号: | A47C9/00 | 分类号: | A47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骑跨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人员长时间站立时造成的腿脚疲劳的用具,尤其是一种省空间的骑跨凳。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员越来越多地流入了城市,在一些超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人满为患,地铁、公交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仅有的一些座位难以满足大量乘客的需求,一些路程较远且没有座位的乘客往往需要一直站立到目的地,一路下来疲惫不堪。长途列车上的无座位乘客,要么忍受着长时间站立的腰酸腿疼,要么蹲在或者躺在走道地板上,时不时地为其他旅客腾出过往空间,承受着尊严受到损害的代价。另外,中国每年的春运,给无数乘坐火车但无座位的乘客制造了很大的烦恼。而现有供人们休息的凳子和椅子,无论是固定形状的,还是可折叠式的,使用时都由于使用者的腿部大幅度弯曲,占用的空间比乘客站立时占用的空间大1倍以上,这样的凳子和椅子很难用在空间狭小且拥挤的车厢内,即使有人使用,只会让使用者占用更多的车厢空间,挤压其他乘客的空间,从而引起更多的拥挤。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凳子、椅子等使用时存在占用空间大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骑跨凳,包括鞍座、伸缩支杆和支撑脚,鞍座设置在伸缩支杆的上部,支撑脚设置在伸缩支杆的下部,所述鞍座呈前窄后宽的形状,在鞍座前部与人体会阴部接触的地方制作出凹陷,支撑脚的下表面设置有适合增加与地面摩擦同时保护地面的材料。
所述鞍座的轮廓长度在10cm-30cm之间,宽度在3cm-15cm之间。
伸缩支杆包括上分支杆和下分支杆,上、下分支杆中的一根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另外一根上制作或者安装有弹珠,通过上、下分支杆上的弹珠与通孔的配合组合成伸缩支杆,伸缩支杆的长度介于30cm-140cm之间。
进一步地,伸缩支杆由三段或者三段以上的分支杆组成。
支撑脚外形呈长方形状,长度在5cm-30cm之间,宽度在3cm-15cm之间,其长度方向与鞍座的长度方向相同,伸缩支杆连接在支撑脚前部。
支撑脚为四脚支撑。
进一步地,下分支杆向下延伸,与四脚支撑的四个脚一道形成五脚支撑。
所述支撑脚为长方体,长方体前端设置有转轴,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在转轴上,另一端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滚轮。
伸缩支杆的材料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或塑料。
鞍座和支撑脚为可伸缩部件,使用时展开,不使用时收卷为圆柱形,置于伸缩支杆内。
本发明骑跨凳具有很多优势,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由于整体形状呈扁平型,在人员拥挤的地方如列车或地铁车厢内占用空间小,容易携带;使用者在使用时骑跨在骑跨凳上,只要用两个脚轻轻着地,维持身体的平衡即可,而使用者的重量大部分由骑跨凳来支撑,这样就极大地减轻了使用者双腿的负载,减少了旅途中长时间站立的痛苦;支撑脚的前端设置有滚轮,在需要搬运重行李时骑跨凳可以当小拖车使用;由于骑跨凳本身采用的都是轻质材料,整体重量很轻,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
图2为本发明伸缩支杆缩短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五脚支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外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滚轮在支撑脚下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应用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骑跨凳包括鞍座1、伸缩支杆和支撑脚,鞍座1的尺寸较小,呈前窄后宽的形状,适合夹于使用者的两腿中间,鞍座1的前部比较狭窄,与使用者的会阴部接触,为了防止鞍座1上表面对使用者会阴部压迫造成不舒服,在鞍座1上表面上与会阴部接触的区域设置凹陷9,这样可以减轻对使用者会阴部的压迫,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也可以在鞍座1上与使用者会阴部接触的地方镂空,更加能减轻对使用者会阴部的压迫;鞍座1的后部比前部宽阔,用于与使用者的臀部接触,其宽度大概是前部宽度的3倍,为了尽可能地减小尺寸,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性,鞍座1的轮廓长度在10cm-30cm之间,宽度在3cm-15cm之间,对于在非拥挤空间使用的骑跨凳,其尺寸可以适当放大,例如轮廓长度在10cm-50cm之间,宽度在3cm-25cm之间。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尖锐部位碰伤其他人员,鞍座1表面进行圆润修饰,消除有可能出现尖锐形状的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军华,未经何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90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