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48399.5 | 申请日: | 2013-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慧文 |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申传晓 |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系统 能效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由压缩、冷却、冷凝、传输和散热等各个环节组成,其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环节的能效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环节的能效改变。在制冷系统中,整个系统的制冷效率是由能效低的环节决定的,只改变其中一个环节的能效,不一定能提高整体制冷设备的运行效率,只有找到关键的能效低的环节,提升最低能效环节的能效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
现有技术中,针对制冷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节能增效的方法,比如变频水泵,变频风机以及压缩机制冷的无级调幅等手段,但每一环节的调整不能保障调整的幅度和时间精度,不能做到整体能效的最优化配置,甚至造成一个环节能效增加而其他部分能效降低,而整体能效没有增加,不能达到节能的目标。
另外,由于设备老化、磨损以及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能效与设计的能效有很大偏差,依靠设计的能效参数也无法保证高效的使用制冷系统。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无法获得最优能效配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制冷系统中各环节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并实时获取各环节的能效;
B、通过各环节的能效变化规律建立各环节的能效仿真模型,并通过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将各能效仿真模型关联起来,形成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
C、根据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获得制冷系统最优化的能效时所需的各环节的能效调整幅度和能效调整时间,并按照计算出的能效调整幅度、能效调整时间对各环节的能效进行调整。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和C之间还包括:
B1、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各环节的能效变化规律进行学习,逐步调整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中能效与各参数的变化函数,降低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偏差。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温度数据包括冷水进口温度和冷水出口温度,所述压力数据包括冷水进口压力和冷水出口压力。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各环节包括:压缩机、水泵、风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的处理环节。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通过所述数学模型对时间进行积分,计算未来一段时间的能耗;
C2、对制冷系统产生的制冷量进行微分计算,计算单位制冷量所需能耗;
C3、选取最低的单位制冷量所需能耗的参数,得到最优化的能效时所需的各环节的能效调整幅度和能效调整时间。
一种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系统,其中,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制冷系统中各环节的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并实时获取各环节的能效;
数据建模模块,用于通过各环节的能效变化规律建立各环节的能效仿真模型,并通过温度数据和压力数据将各能效仿真模型关联起来,形成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
能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获得制冷系统最优化的能效时所需的各环节的能效调整幅度和能效调整时间,并按照计算出的能效调整幅度、能效调整时间对各环节的能效进行调整。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系统,其中,还包括:
学习模块,用于通过对实时获取的各环节的能效变化规律进行学习,逐步调整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中能效与各参数的变化函数,降低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偏差。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能效控制模块包括:
积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学模型对时间进行积分,计算未来一段时间的能耗;
微粉单元,用于对制冷系统产生的制冷量进行微分计算,计算单位制冷量所需能耗;
计算单元,用于选取最低的单位制冷量所需能耗的参数,得到最优化的能效时所需的各环节的能效调整幅度和能效调整时间。
所述的制冷系统的能效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各环节包括:压缩机、水泵、风冷式冷凝器、水冷式冷凝器的处理环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慧文,未经王慧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3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