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睡莲颈椎保健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8355.2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0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睡莲 颈椎 保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睡莲颈椎保健枕。其特征在于在内部采用睡莲花、决明子、地鳖虫、厚朴、磁石、苍术、当归、红花、蚕沙药材,独特的曲线设计使头部与睡莲颈椎枕密切接触,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经皮肤吸收及药气分子经呼吸道、肺吸入人体内,达到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消炎阵痛的功效,本发明根据睡莲花与决明子等药材的进行复配达到安神活血功能,再配合凹凸的曲线设计,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疲劳、起到安神醒脑的目的。特别适用于颈椎病、颈椎疼痛、颈部僵硬、颈肌劳损、肩部疼痛、肩周炎等人群使用。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逐年增大,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了缓解颈椎部位的压力,目前,市场上保健颈椎枕的种类繁多。而真正的作用也只是在人休息时,对头部进行简单的按摩作用,暂时缓解一定的疲劳,而不能达到保健的作用。
大多数患有颈椎病的人都有失眠的经历,据统计近70%的成年人经常失眠,其中30%的成年人患有颈椎病和顽固性失眠症。在35周岁以上的人群中,经常失眠和颈椎不适的人占成年人总数的29.83%;而其中城市人口中,成年人患者则达46.47%。也就是说,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是失眠和颈椎病患者。颈椎病的发病率占成年人数的35%。因此,颈椎枕不仅要具有简单的保健作用,更需要具有可以治疗颈椎、失眠症状的功能。
睡莲颈椎保健枕中的睡莲花能够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的作用。加上头颈部的生理曲线设计,起到支托颈椎、保护大脑的作用。而且在颈椎枕袋内还要装有以下几种药材,睡莲花、决明子、地鳖虫、厚朴、磁石、苍术、当归、红花、蚕沙这些药材通过颈枕与头部接触,及穴位刺激和药物与皮肤吸收,药气分子经呼吸道、肺吸入人体内,经综合作用达到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消炎阵痛的功效,适用于颈椎病、颈椎疼痛、颈部僵硬、颈肌劳损、肩部疼痛、肩周炎等人群。
睡莲颈椎保健枕独特的凹型结构设计,并在睡莲颈椎枕上同时设有颈枕和头枕,使头自然后倾,头部重力向后、向下,特别在睡眠状态下,颈部肌群松弛,形成微妙的颈椎牵引力。能使颈椎间隙拉宽,减轻颈椎病变对局部神经的压迫,亦解除白天工作和学习时低头、前倾带来颈部不平衡而出现的疲劳感,起到了治疗作用。无论是仰睡还是侧睡都能对耳后的风池、风府、降压沟、眩晕穴、以及大椎、肩井等多个穴位的自压和按磨。长期使用睡莲保健颈椎枕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睡莲颈椎保健枕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睡莲花及多种中药的相互协同作用,以及独特的外形设计,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活血化瘀、颈椎疼痛、颈部僵硬、颈肌劳损、肩部疼痛、消炎阵痛的功效。
本发明的配方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睡莲20.0-25.0、决明子15.0-20.0、地鳖虫5.0-10.0、厚朴5.0-10.0、磁石5.0-10.0、苍术5.0-10.0、当归5.0-10.0、红花5.0-10.0、蚕沙5.0-10.0。
睡莲花功效:睡莲花的有效成份对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含有丰富的植物黄酮,主要作用:改善睡眠、舒缓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并具有抗癌和抗突变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形成,这些功能与其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等密切相关.植物类黄酮,可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清脂质,延长红血球寿命并增强造血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及毒素,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消炎、抗过敏、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
决明子: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癌、降血压、调节血脂及明目通便等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作用于迷走神经有降压效果;通过导泻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能反馈调节低密度脂蛋白的代
谢;能防治近视眼及老年性白内障等眼科疾病。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肝中甘油三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决明子的各家论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未经青岛畅绿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8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