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7054.8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锋;苗茂云;张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向锋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9/20;A61P27/16;A61K35/5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耳鸣 中药 制剂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耳鸣是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者居多,患者自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轻度耳鸣患者尚可忍受,但也会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重度耳鸣则会让患者心神不宁,夜不能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学认为,耳鸣多为暴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至少阳经气闭阻所致,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但耳鸣的发生机理至今尚不明确,有人认为耳鸣是由于听觉中枢传导径路出现的自发性神经细胞活动所致;有人认为当耳蜗兴奋性提高,任何机械压迫均可使盖膜与毛细胞的相对关系有轻微但持久性位移即可引起耳鸣。
据一份临床调查资料显示:在分析800例鼻咽癌和50例脑神经瘤的临床表现时,发现有耳鸣症状的患者占62%。耳鸣是病人耳内有响声的自我感觉,各人的表现差异较大,如蝉鸣、虫叫或钟表响,有如风声、机器轰鸣声等,轻重不一,这些症状常使病人心烦意乱,以致影响生活。严重者可导致人失眠、健忘、性格改变,有时是某种疾病的先兆,应及时治疗,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变为重症。
目前,国内外治疗耳鸣的药物有许多,西药治疗耳鸣的副作用大且费用高,吃多了对胃也不好,因而探索新的治疗耳鸣的药物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具有聪耳明目、定神开窍、刺激神经之功效,对减轻耳鸣具有显著的疗效;选取的药材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具有治愈后不复发的显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淡菜、还阳参、苦丁茶、响铃草、苘麻、珍珠母、楮头红、黑种草、三七花和夏枯草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4~1.18的稠膏,备用;
(2)将墨旱莲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3)将金雀花和洋虫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粉碎处理,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4)将牛蒡根和桑椹洗净,浸入4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5)将菟丝子洗净,晾干,文火炒,炒至20~30分钟,取出,研末,过100目细粉,备用;
(6)将上述步骤(1)~(5)所制得的稠膏、汁液以及细粉混合,加入辅料,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耳鸣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淡菜: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日华子本草》载:“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理腰脚气,消宿食,除腹中冷气,痃癖。”
还阳参:味苦,甘,性凉。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主支气管炎,肺结核,小儿疳积,乳澎不足。《滇南本草》载:“治诸虚百损,五痨七伤,血气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损伤督任二脉。”
苦丁茶:甘,苦,寒;归肝、肺、胃经。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中国医学大辞典》载:“散肝风,清头目,治耳鸣、耳聋、盯耳流脓,活血脉,凉子宫。”
牛蒡根:味苦,微甘,性凉;归肺、心经。散风热,消毒肿。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热毒而肿,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症瘕积块,痈疖恶疮,痔疮脱肛。《分类草药性》载:“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向锋,未经张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7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马铃薯组织培养容器
- 下一篇:一种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