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电池、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6515.X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林威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10/0525;H01M10/44;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电池 方法 设备 | ||
1.一种充电电池,包括:
电芯,包括:
外包装层;
电解质;
卷芯,包括:通过将正极活性材料涂覆在第一集流体上形成的正极,隔膜,通过将负极活性材料涂覆在第二集流体上形成的负极,以及金属正负极耳,其中,所述正极,所述隔膜及所述负极叠放在一起并进行卷绕;
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平均粒径小于第一预设粒径,且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第一预设比表面积,使得所述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用于提供给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位数大于第一预设位数,以及使所述离子反应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速度,其中,所述离子来自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其中,在所述充电电池应用于一充电设备中时,所述充电电池基于当前电量及当前温度值,控制所述充电设备是否以超快充电模式对所述充电电池供电,所述超快速充电模式具体为:以2C的速率充电的充电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中间相碳微球时,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颗粒平均粒径为14.20um,所述第一预设粒径为19.09um,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颗粒比表面积为1.72m2/g,所述第一预设比表面积为0.94m2/g;或
当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人造石墨时,所述人造石墨的颗粒平均粒径为16um,所述第一预设粒径为23um,所述人造石墨的颗粒比表面积为5.59m2/g,所述第一预设比表面积为4.38m2/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碳类导电剂含量大于第一预设导电剂含量,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碳类导电剂采用石墨烯、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使得所述充电电池在充电时,负极材料间及所述负极与所述第二集流体间的电子传输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速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中间相碳微球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碳类导电剂含量具体为1%的乙炔黑和0.5%的碳纤维,所述第一预设导电剂含量为1%的乙炔黑;或
当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人造石墨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碳类导电剂含量为0.8%的乙炔黑和0.5%的碳纤维,所述第一预设导电剂含量为0.8%的乙炔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程度大于第一预设石墨程度,或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硅、锡及石墨的复合材料,使得所述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相对于所述离子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值;
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程度为80%~95%,所述第一预设石墨程度具体为6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平均粒径小于第二预设粒径,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第二预设比表面积,使得所述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中的用于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位数大于第二预设位数,以及使所述离子反应速度大于第三预设速度,其中,所述离子来自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采用钴酸锂时,所述钴酸锂的颗粒平均粒径为15um,所述第二预设粒径为17.5um,所述钴酸锂的颗粒比表面积为0.25m2/g,所述第二预设比表面积为0.18m2/g;或
当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采用镍钴锰酸锂时,所述镍钴锰酸锂的颗粒平均粒径为18um,所述第二预设粒径为22um,所述镍钴锰酸锂的颗粒比表面积为0.17m2/g,所述第二预设比表面积为0.13m2/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碳类导电剂含量大于第二预设导电剂含量,或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碳类导电剂采用石墨烯、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使得所述充电电池在充电时,所述正极材料间及所述正极与所述第一集流体间的电子传输速度大于第四预设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65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