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攀爬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6358.2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喻全余;王宇;李维尧;马耀鹏;陈天龙;徐洪飞;徐伟;徐成明;张春浩;马梦军;夏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6C1/10 | 分类号: | E06C1/10;E06C7/5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攀爬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子,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攀爬梯。
背景技术
梯子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现有的梯子一般都是直形梯,只可以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地方,对于复杂的地形则使用不了,而且只能用于单方向的攀爬。如专利号为CN20122022628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设有安全靠档和支承的蜈蚣梯,它由主梯、支承和靠档所组成,这种梯子只能适用于竖直方向的攀爬,仍然受地形因素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不受地形因素限制的组合式攀爬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攀爬梯,包括若干个梯身单元,梯身单元包括两侧的梯框和连接在两个梯框中间的梯级,相邻的两个梯身单元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转动连接,该连接结构包括作为转轴且用于紧固相连接的两个梯身单元的螺栓。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在相连接的两个梯身单元中其中一个梯身单元的梯框一端设置的插接块和在另一个梯身单元的梯框一端伸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板形成的插槽,插接块插入插槽中并通过所述螺栓连接,梯框的侧板和插接块上设有让螺栓穿过的孔,两个梯框的侧板上的孔均为同轴。
所述插接块上固定设有一个棘轮,相应的在所述插槽中设有一个与棘轮配合的棘齿。
所述梯身单元为具有两个所述梯级的两梯级梯身单元。
攀爬梯还包括能够朝向攀爬梯的外侧摆动变形的摆动梯身组件,摆动梯身组件在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梯身单元连接。
所述摆动梯身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梯身单元和两个相平行的连杆,该梯身单元为具有一个所述梯级的一梯级梯身单元,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摆动连接结构与两个一梯级梯身单元转动连接,形成的摆动梯身组件为平行四连杆机构。
所述摆动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一梯级梯身单元的梯框一端设置的插接块和在连杆两端设置的插槽,插槽由连杆端部伸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板形成,插接块插入插槽中并通过螺栓连接,连杆的侧板和插接块上设有让螺栓穿过的孔,连杆两端的侧板上的孔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摆动连接结构的插接块上固定设有一个棘轮,相应的在所述连杆的插槽中设有一个与棘轮配合的棘齿。
所述一梯级梯身单元的梯框的与所述梯身单元连接的端部设有插槽,插槽由梯框端部伸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板形成,梯框的侧板上设有让螺栓穿过的孔,两个梯框的侧板上的孔均为同轴。
所述梯框的一侧设有朝向攀爬梯的外侧伸出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用于插入固定装置的通孔。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攀爬梯由若干个梯身单元通过连接结构连接组合而成,相邻的两个梯身单元是相对可转动的,从而可以根据地形的的不同调整梯身单元的角度,使攀爬梯能够变形,以适应地形的变化,因此本攀爬梯的使用不受地形因素的限制,可适用于复杂地形的野外探险、救援等活动,结构安全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攀爬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梯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摆动梯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梯身单元;2、摆动梯身组件;3、梯框;4、梯级;5、第一插接块;6、棘轮;7、螺栓;8、第一插槽;9、固定块;10、固定孔;11、一梯级梯身单元;12、连杆;13、末端梯身单元;14、第二插接块;15、第二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攀爬梯,主要由若干个梯身单元1组合构成,相邻的两个梯身单元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转动连接,该连接结构包括作为转轴且用于紧固相连接的两个梯身单元1的螺栓7,螺栓7作为转轴,相邻的两个梯身单元1可以相对转动,梯身单元1的角度可以调整,从而本攀爬梯可以根据地形的不同调整整个梯身的形状,以适应地形的变化。
如图2所示,梯身单元1包括两侧的梯框3和连接在两个梯框3中间的梯级4,梯框3为长条形的,两侧的梯框3相平行。图示的梯身单元1具有两个梯级4,因此图2所示的梯身单元1为两梯级梯身单元。
如图1所示,本攀爬梯还包括能够朝向攀爬梯的侧方摆动变形的摆动梯身组件2,摆动梯身组件2在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结构与梯身单元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6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裂纹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