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卡SM4算法的DPA攻击与密钥还原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5225.3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6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宫亚明;张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卡 sm4 算法 dpa 攻击 密钥 还原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卡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卡SM4算法的DPA攻击与密钥还原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SM4算法是国家密码管理局2012年批准的密码行业标准的一种,属于分组密码对称加密算法。SM4算法的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均为128比特。加密算法与密钥扩展算法采用32轮非线性迭代结构,加密过程的每一轮中使用的运算包括异或运算、非线性t变换和线性L变换,其中非线性t变换中使用了16*16长度大小的S盒。SM4解密算法与加密算法的结构相同,只是轮密钥的使用顺序相反,解密轮密钥是加密轮密钥的逆序。
现有的差分功耗分析(DPA)攻击是针对智能卡较之有效的攻击手段,该攻击手段能够通过大量采集智能卡内加密算法加密的功耗曲线,运用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得到智能卡内算法加密的密钥。目前DPA攻击已经有了针对DES等加密算法的攻击实现,但尚未有针对智能卡中SM4算法的DPA攻击实现和密钥还原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卡SM4算法的DPA攻击与密钥还原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卡上SM4算法的DPA攻击,还原SM4加密密钥,验证智能卡上SM4算法的抗攻击能力。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卡SM4算法的DPA攻击与密钥还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SM4算法加密过程的前4轮进行DPA攻击,获取前4轮的子密钥;
步骤二,利用得到的前4轮子密钥恢复SM4密钥。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的SM4算法的密钥长度为128位,生成32轮子密钥参与每轮的运算,其中每一轮子密钥的长度为32位,每一轮运算中4次使用到了S盒。
更进一步,步骤一中,通过攻击S盒输出数据实现对SM4算法加密过程的前4轮进行DPA攻击,获取前4轮的子密钥。
进一步,针对SM4算法中S盒输出数据的DPA攻击方法包括:攻击SM4算法的S盒输出数据字节的汉明重量;攻击SM4算法的S盒输出数据的某一位;攻击SM4算法的S盒输出所有位。
更进一步,针对SM4算法中S盒输出数据的DPA攻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一个猜测的子密钥数组k[],这个数组的长度为28:
int[]k={0x00000000,0x01010101,0x02020202,0x03030303,…,0xffffffff};
k[]中元素的格式为:0xABABABAB,其中A、B为十六进制0-f之间的任意数字,第一个AB对应参与第一个S盒运算部分的密钥,第二个AB对应参与第二个S盒运算部分的密钥,第三个AB对应参与第三个S盒运算部分的密钥,最后一个AB对应参与第四个S盒运算部分的密钥;
2)定义selected[]为1024大小的数组,用来存放S盒输出数据字节的汉明重量,根据selected[]确定密钥相关性的大小;
3)对SM4算法进行DPA攻击,获取SM4算法的前四轮子密钥。
更进一步,步骤3)中,对SM4算法进行DPA攻击,获取SM4算法的前四轮子密钥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操作,初始化的过程包括密钥字节数、S盒候选项数、差分功耗的条数、轮密钥的初始化:
keys=4;//4字节密钥,即每轮攻击可以获取4字节子密钥;
candidates=256;//每个S盒有256个候选项;
dataLength=keys*candidates;//差分功耗的数量;
round0Key=0;//第一轮子密钥初始化为0;
round1Key=0;//第二轮子密钥初始化为0;
round2Key=0;//第三轮子密钥初始化为0;
round3Key=0;//第四轮子密钥初始化为0;
(2)确定一个整型数组x[],用来存放攻击该轮的输入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5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