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启动电路以及电压供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4676.5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8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魏郁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启动 电路 以及 电压 供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启动电路,其通过输出电压的回授控制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软启动操作。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电路中,有些电子电路需要根据由外部提供的参考电压来操作。举例来说,直流对直流转换器(DC-DC converter)以及低压降线性稳压器(low drop regulator,LDO)都需要一个参考电压,且根据此参考电压来产生一固定的输出电压。根据电子电路的运作,所接收的参考电压必须缓慢地由0V上升至目标电压。而参考电压缓慢地由0V上升至目标电压的过程则称为软启动。因此,已知具有软启动电路,其能产生缓慢地由0V上升至目标电压的参考电压。然而,在这些已知的软启动电路中,其参考电压的上升时间或斜率会随着负载等效电容或负载等效电阻的不同而不同,这导致软启动电路无法产生具有稳定性的参考电压。此外,这些已知的软启动电路还会占用较大的电路面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软启动电路,其能克服上述现在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启动电路,用以于输出端上产生输出电压。此软启动电路包括晶体管、电容器、以及电流源。晶体管具有接收输入电压的第一端、耦接输出端的第二端、以及控制端。电容器耦接于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控制端之间。电流源耦接于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电容器及电流源藉由调整控制端上的一驱动电压而调整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执行一软启动操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压供应器,用以产生供应电压。此电压供应器包括电压产生电路以及软启动电路。电压产生电路接收输出电压,且根据输出电压来产生该供电压。软启动电路于输出端上产生输出电压。软启动电路包括晶体管、电容器、以及电流源。晶体管具有接收输入电压的第一端、耦接输出端的第二端、以及控制端。电容器耦接于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控制端之间。电流源耦接于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电容器及电流源藉由调整控制端上的一驱动电压而调整输出电压,使输出电压执行一软启动操作。
本发明的软启动电路由于通过电容器的回授调控来控制驱动电压的电平,使得输出电压可实现软启动操作,从而输出电压的上升时间不会受到不同的负载等效电容或等效电阻的影响,并且由于实现软启动的电路可与电源供应器封装在同一芯片内,从而减小了电路面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软启动电路;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软启动电路;
图3表示本发明软启动电路的驱动电压以及输出电压的电平变化;
图4表示当软启动电路的PMOS晶体管作为一功率开关时,在不同的后端电路的等效电容下,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电压的电平变化;
图5表示当软启动电路的PMOS晶体管作为一功率开关时,在不同的后端电路的等效电阻下,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电压的电平变化;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源供应器;
图8表示当软启动电路的PMOS晶体管具有小尺寸时,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电压的电平变化;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软启动电路;
图10表示图9的软启动电路的驱动电路以及输出电压的电平变化;以及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软启动电路。
附图符号说明
1~软启动电路;
6~电源供应器;
10~PMOS晶体管;
11~电容器;
12~电流源;
13~开关;
20~定电流源;
40...45~曲线;
50...55~曲线;
60~电压产生电路;
70~带隙参考电路;
80、81~曲线;
90~电阻器;
110~电阻器;
600~放大器;
601~预驱动器;
602~PMOS晶体管;
603~NMOS晶体管;
604~电感器;
605、606~电阻器;
607~电容器;
608~放大器;
609~PMOS晶体管;
610、611~电阻器;
GND~接地端;
N10~节点;
S10~控制信号;
TOUT~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46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