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印楝细胞培养物杀虫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44545.7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3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林;赵娜;韩广建;曹雪飞;韩杨;曹爱佳;张国运;成芳;贾士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3/02 | 分类号: | A01N63/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细胞培养 杀虫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该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组织培养、发酵工程等生产含印楝素的广谱杀虫剂,工艺技术简单、易于推广,其产品为绿色生物农药、易降解、低残留,可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和仓储害虫的控防。采用这一技术工艺,可以节省印楝种植的耕地、稳定产品的质量、降低印楝素的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印楝素具有控制多种害虫的作用,一般采用从印楝的种子种仁中提取。印楝主要分布在在南亚和巴西等热带地区,我国在海南、广东和云南等南方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引种。一般,印楝在成长3-5年后才进人盛果期,因而大规模生产印楝素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工厂工业化生产可以克服这类缺陷。
发明内容
采用种子、子叶、幼茎等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并通过继代培养获得松散型愈伤组织;将松散型愈伤组织振荡培养形成小细胞团;进一步继代培养形成分散效果良好的细胞系;经过射线或紫外线照射、振荡培养、过筛、鉴定后获得小细胞突变体;小细胞系悬浮培养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并能诱导印楝细胞将积累的印楝素分泌到胞外;印楝培养物: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悬浮培养物经过滤分离后的滤液和细胞等经处理后获得四种提取液。四种液体经多种方法浓缩成10-50倍的浓缩液或直接制成冻干粉;它们均可常温密封储存1-3个月;取该类浓缩液或冻干粉加入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工作液,分别处理饲养20天后黄粉虫幼虫,均可产生显著的控虫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采用种子、子叶、幼茎等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
外植体叶片、幼茎和种子用无菌水清洗后,75%的酒精杀菌30s,无菌水反复冲洗3-5次;再用10%次氯酸钠消毒5min,无菌水反复冲洗3-5次;将消毒的外植体分别接种在四种激素组合(表1中1-4号)的MS固体培养基中。25℃黑暗条件下培养25-30天,观察愈伤组织形态特征和发生率(见表2-4)。选择松散型、生长旺盛的淡绿色或淡黄色的愈伤组织进入继代培养。
表1印楝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的激素组合
表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印楝种子愈伤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表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印楝叶愈伤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表4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印楝幼茎愈伤的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2通过继代培养获得松散型愈伤组织
选择松散型、生长旺盛的淡绿色或淡黄色的愈伤组织进入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约1g鲜重)转接到新的四种激素组合(表1中的05-08号)的培养基中,在25℃、16h/8h(光照/黑暗)条件下培养20d,观察结果。叶和幼茎愈伤组织继代到与其诱导愈伤的相同培养基上,12d后发现大部分愈伤褐变。而由种子形成的愈伤组织要明显好于叶与幼茎。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继代培养;经多次继代培养后,愈伤组织变得更为松散,再进行不同激素组合的生长比较,结果见表5。选择松散型、生长旺盛的淡绿色或淡黄色的愈伤组织进入细胞悬浮培养。其中,NAA3.0+6-BA1.0和NAA3.0+6-BA1.5激素组合更为突出,前者是后续悬浮培养的激素组合。
表5经多次继代后6-BA对印楝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n=3,培养20天)
3制备悬浮培养的小细胞团
将经继代培养的松散型愈伤组织(2g,鲜重)在超净台上用镊子夹碎,然后转入含50mL液体培养基(NAA3mg/L+6-BA1.0mg/L,蔗糖3%,MS培养基,pH5.8)的250mL锥形瓶中振荡悬浮培养。摇床的转速120rpm,光照条件为12h/天。在悬浮培养初期,用60或100目的筛子对悬浮培养液进行过滤,滤去较大的细胞团及未完全愈伤化的组织,获得滤液中分散性较好的悬浮小细胞团和细胞体。
4进一步继代培养形成分散效果良好的细胞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45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