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4540.4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2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施昱;傅菁菁;嵇炜;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65/06 | 分类号: | B65G6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稳 跨度 门式耙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主要应用于煤矿、大化肥行业。
背景技术
门式耙料机是大型自动化设备,其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措施完善,工作效率高,是散装库内使用比较理想的运输设备,主要用于大型尿素工业、玻璃工业的散料仓库的包装运输。
门式耙料机主要由机械传动系统、钢构件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机械传动系统部分由主、副耙升降机构,耙臂机构,连臂机构,行走机构等组成;钢构件部分由门架及耙臂组成。耙臂结构主要由桁架、耙链、耙齿、张紧装置、悬吊装置等组成,耙臂一端通过绞支连结安装在主耙驱动轴的两个滑动支承轴承上,另一端则通过钢丝绳悬吊,并用电动卷扬机控制钢丝绳收缩,从而控制其升降。如图1所示。
门式耙料机工作效率高,是散装库内使用比较理想的机械设备。其作为一种综合的机、电、液综合体系,主体是一人字形门架横跨整个料区,依靠两边端梁的支承,在轨道上行走。主、副耙与连臂铰接,主、副耙的连臂分别铰接在门架的两侧,并由电动卷扬机承吊并绕滑轮升降。耙臂上安装耙板,在耙链的带动下作循环工作,把物料耙到输送机。安装后主耙臂就呈凹弧变形,耙臂是整个耙料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耙臂一旦失稳变形,就不能正常工作,特别对于主耙,会导致主耙停止工作而损坏,严重时会导致整个耙料机损坏,导致事故发生,其结构的刚度和平稳定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结构中耙臂受力大,主耙臂结构细长自重大,再加上无规律存放的散料及各种复杂环境还会对其产生较大的附加载荷,例如物料堆放不均匀、结块、物料坍塌、工作时的冲击载荷等等,运行时使耙臂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超过耙臂材料的最大屈服极限时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包括“人”字形门架、主耙臂和副耙臂,所述的主耙臂和副耙臂分别活动连接在门架的两个支撑端上,所述的主耙臂和副耙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传送物料的耙链和耙板,设定安装有主耙臂的门架支撑端为门架第一端,所述的门架第一端上安装有钢丝绳电动卷扬机构,以门架的最高点为界,假设将门架分为的两段(这两段实为一体结构),靠近主耙臂的为第一段门架,靠近副耙臂的为第二段门架,所述的第一段门架上安装有两个静滑轮组,其中靠近门架第一端的为第一静滑轮组,远离门架第一端的为第三静滑轮组,所述的主耙臂上也安装有两个静滑轮组,其中靠近门架第一端的为第三静滑轮组,远离门架第一端的为第四静滑轮组,所述的第二段门架上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一静滑轮组、第二静滑轮组、第三静滑轮组和第四静滑轮组上均缠绕有由电动卷扬机构引出的钢丝绳,所述的钢丝绳的末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具体地,便于提升主耙臂,所述的钢丝绳走向为:由电动卷扬机构引出第一静滑轮组,向下绕过第三静滑轮组,再向上绕过第二静滑轮组,接着向下绕过第四静滑轮组,最后向上固定在第二段门架上的固定装置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采用2个悬吊支点,用钢丝绳相连悬吊在门架上,并在与门架和耙臂连接处增设滑轮,使钢丝绳穿过滑轮,保证2支点同时受力,均匀分散主耙臂上的应力,提高主耙臂材料的最大屈服极限,运行平稳,延长了耙料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耙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平稳型大跨度门式耙料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卷扬机构,2、主耙臂支撑轴承,3、主耙臂、4、第一静滑轮组,5、第二静滑轮组,6、第三静滑轮组,7、第四静滑轮组,8、门架,8-1、第一段门架,8-2、第二段门架,9、钢丝绳,10、固定装置,11、副耙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4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