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管结构及物料输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3744.6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员健;王俊杰;李赞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4 | 分类号: | F16L25/14;B65G5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管 结构 物料 输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管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沥青混合料、输送混凝土或干混沙浆等物料的接管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接管结构的物料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在使用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混凝土砼站、干混砂浆站等站类产品进行物料输送时,输送管之间的对接安装一般采用法兰连接或者软连接(例如软接管)。由于软连接可适应大型结构的安装偏差,并且具有两输送管之间不传递振动等优点,因此多用于砂粉料计量系统及振动输送系统。
由于采用软连接的软接管与物料直接接触摩擦,容易产生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管结构,该接管结构能够避免软接管与物料之间直接接触摩擦。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装有该接管结构的物料输送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接管结构,该接管结构包括下料管、接管和接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管的进料口的管径大于所述下料管的下料口的管径,所述下料管的下料口插入所述接料管的进料口中,并使所述下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接管连接在所述下料管和所述接料管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接管由能够过滤粉尘的透气性软质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下料管与所述接料管之间设置有环形间隙。
优选地,所述接管结构还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径与所述接管的进料口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径与所述下料管的出料口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一套管套于在所述下料管上,所述接管为直筒状,所述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接料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管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接料管上的挡圈,所述接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接料管上并压紧在所述挡圈的外侧。
优选地,该接管结构还包括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径与所述进料口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径一致,所述第二套管套于所述接料管上,所述接管为直筒状,所述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连接。
优选地,该接管结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料管和所述接料管上的挡圈,所述接管的两端分别通过卡箍固定在所述下料管和所述接料管上并压紧在所述挡圈的外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料输送机构,该物料输送机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接管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下料管插入接料管中并使下料口和接料口之间形成间隙,能够使下料管与接料管之间不传递振动,且能够容忍安装偏差;另外将接管连接在下料管和接料管的外侧,能够避免物料与接管接触摩擦,延长使用寿命,且不会传递振动,并能过滤粉尘。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接管结构的沿管路中心轴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接管结构的沿管路中心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下料管 2第一套管
3 卡箍 4挡圈
5 接管 6接料管
61 第二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管结构,该接管结构包括下料管1、接管5和接料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管6的进料口的管径大于所述下料管1的下料口的管径,所述下料管1的下料口插入所述接料管6的进料口中,并使所述下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接管5连接在所述下料管1和所述接料管6的外侧。
通过把下料管1插入接料管6中并使下料口和接料口之间形成间隙,能够使下料管1与接料管6之间不传递振动,且能够容忍安装偏差;另外将接管5连接在下料管1和接料管6的外侧,能够避免物料与接管5接触摩擦,延长使用寿命,且不会传递振动,并能过滤粉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接管5由能够过滤粉尘的透气性软质材料制成。采用软质材料能避免管路之间的振动传递,而材料的透气性能够使接料管6及下部部件中的气体溢出,既不会造成粉尘溢出,又避免了下部密闭空间管路下料不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3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性信息交互系统、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下一篇:无线射频装置时间同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