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尼龙610模塑组合物、应用及使尼龙610模塑组合物实现刚韧平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2860.6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丁超;李建军;艾军伟;王丰;梁惠强;孙东海;陶四平;陈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51/06;C08L23/06;C08L2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东丽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尼龙 610 组合 应用 实现 平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尼龙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尼龙610的模塑组合物、应用及使尼龙610增韧组合物实现刚韧平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10具有耐磨、耐油、耐冲击、耐疲劳、耐腐蚀、自润滑性能优良、摩擦系数小等优异的特性。此外,与常用的PA6和PA66相比,尼龙610具有吸水率低,对制件尺寸影响较小的特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普通尼龙610存在干态和低温缺口冲击性能差的弱点,使其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现有技术中采用弹性体接枝反应性基团与尼龙610树脂共混来增韧尼龙。但是弹性体与尼龙610共混,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材料的刚性。
CN102942786A公开一种采用顺丁烯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烯烃弹性体组合改善尼龙的加工性能,其采用的聚烯烃弹性体为非晶乙烯与3~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二元共聚物,该聚烯烃弹性体主要起到改善尼龙组合物的加工性能,并不能进一步增加尼龙的韧性,并且该文献中也并未提及对尼龙组合物刚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高韧性和高刚性的尼龙610模塑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尼龙610模塑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尼龙610模塑组合物实现刚韧平衡的方法。
一种尼龙610模塑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尼龙610树脂:70~85;
增韧组分:15~30;
所述增韧组分由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和聚烯烃组成;
所述聚烯烃为结晶性的乙烯类聚合物;
其中,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1:4~4:1。
一种尼龙610模塑组合物,由以下按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尼龙610树脂:70~85;
增韧组分:15~30;
所述增韧组分由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和聚烯烃组成;
所述聚烯烃为结晶性的乙烯类聚合物;
其中,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1:4~4:1。
尼龙610是一种力学性能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其具有明显的熔点,是一种结晶性尼龙。
发明人发现,单独采用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作为增韧组分时,虽然可以提高尼龙模塑组合物的抗冲性能,但是机械性能下降明显,而当配方中混入适量的聚烯烃,使配方中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1:4~4:1时,得到的尼龙610模塑组合物在韧性增加的同时,能保持较好的刚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与聚烯烃的重量比为2:3~3:2。材料的韧性增加更显著,且同时刚性保持得更好,因此,在这个优选范围内,可以更好地实现尼龙610模塑物的刚韧平衡。
本申请中,所述的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为本领域常用的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例如丙烯酸、马来酸酐或衣康酸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优选采用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所述不饱和酸酐为马来酸酐;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为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和/或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马来酸酐接枝的聚烯烃弹性体比其它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更常用。
本申请所述聚烯烃为结晶性的乙烯类聚合物,所述结晶性的乙烯类聚合物具有明显的熔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聚烯烃优选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所述聚烯烃更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一种最优选方案,所述聚烯烃最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接枝率为0.5%~1.3%,所述不饱和酸或不饱和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的熔体流动速率依据ASTM D1238在190℃下加载荷2.16Kg测试值为0.5~6.0g/10min。
上述接枝率的测定为采用滴定法,用酚酞作指示剂,用醋酸-二甲苯溶液滴定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