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1728.3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3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就;谢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支架 固定 结构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电饭煲大多是将电路板支架设置在顶部,从而容易因密封不好而导致显示板有雾气,影响电气安全,且设置在顶部对产品结构和形状的限制较大,不利于产品外观形状和结构的创新。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电路板支架被可靠、牢固地安装在支撑环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包括支撑环和电路板支架组件,所述电路板支架组件包括电路板支架;
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第一扣耳,所述电路板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耳相配合的第一扣耳过孔;
所述支撑环上还设置有第一螺钉柱,所述电路板支架上还设置具有通孔的第一凸耳;
所述第一扣耳扣合在所述第一扣耳过孔内,所述第一凸耳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螺钉柱上。
较优地,所述电路板支架组件还包括按键板、显示板、按键支架和操作面板,所述按键板、显示板、按键支架、操作面板依次装在所述电路板支架上。
较优地,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第二扣耳,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扣耳相配合的第二扣耳过孔。
较优地,所述操作面板上还设置有具有通孔的第二凸耳;
所述支撑环上还设置有第二螺钉柱,所述第二凸耳通过第二螺钉被固定在所述第二螺钉柱上。
较优地,所述第二凸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耳分布在所述操作面板的两端。
较优地,所述第一凸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耳分布在所述电路板支架的两端。
较优地,所述第一扣耳过孔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耳的中间位置。
较优地,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电路板支架具有相适配的弧形。
还涉及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电路板支架设置在支撑环的侧部,支撑环上的第一扣耳扣合在电路板支架上的第一扣耳过孔中,方便了电路板支架上的第一凸耳与支撑环上的第一螺钉柱的定位,电路板支架还通过第一螺钉将第一凸耳固定在支撑环的第一螺钉柱上,防止了电路板支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产生位移,电路板支架被可靠、牢固地安装在支撑环上,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支撑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路板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操作面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及电饭煲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的电路板支架固定结构一实施例包括支撑环1和电路板支架组件,电路板支架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电路板支架2,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支架2上,支撑环1上设置有第一扣耳15,电路板支架2上设置有与第一扣耳15相配合的第一扣耳过孔21,支撑环1上还设置有第一螺钉柱13,电路板支架2上还设置具有通孔的第一凸耳22,第一扣耳15扣合在第一扣耳过孔21内,第一凸耳22通过第一螺钉7固定在第一螺钉柱13上,使得电路板支架2被固定在支撑环1上。
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电路板支架组件还包括按键板3、显示板4、按键支架6和操作面板5,按键板3、显示板4、按键支架6、操作面板5依次装在电路板支架2上。操作面板5采用模内装饰技术(In-Mold Decoration,简称IMD)制成,可使产品耐摩擦,防止表面被刮花,并可长期保持颜色的鲜明不易退色。优选地,操作面板5上设置有第二扣耳52,支撑环1上设置有与第二扣耳52相配合的第二扣耳过孔12。操作面板5上还设置有具有通孔的第二凸耳51,支撑环1上还设置有第二螺钉柱11,第二凸耳51与第二螺钉柱11相配合,第二凸耳51通过第二螺钉8被固定在第二螺钉柱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7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