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药当针中药穴位针刺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1722.6 | 申请日: | 2013-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0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永;杨关林;关乐;张小亮;刘宝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4;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110847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穴位 针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保健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药当针”中药穴位针刺笔。
背景技术
“以药当针”是以中药饮片代替银针的人体穴位刺激疗法,由发明人首次提出,并在临床摸索应用五年余,渐趋成熟。“以药当针”将中药饮片透皮疗法与针灸穴位刺激有机联合,放大了两个疗法的功效,可以起到“针、药并举”的效果。“以药当针”可以用于治疗临床慢性病,起到减轻症状,延缓发作,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施用“以药当针”要根据具体疾病,辨证选药、取穴、施针。例如: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证患者,选取丹参、半夏当针,轮流按压内关穴,而起到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阴虚证患者,选取麦冬当针,按压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而起到辅助生血的作用。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中药饮片体积较小,手持按压操作不便,因此发明了此装置,将中药饮片放入针刺笔中固定,手持方便,操作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嵌入、固定中药饮片,手持方便,操作便捷,用于临床“以药当针”中药穴位针刺笔。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药当针”中药穴位针刺笔,包括笔杆、笔头、弹簧。所述的笔杆与笔头均为中空结构,笔头呈圆台形,笔头螺纹连接笔杆。所述弹簧置于笔杆内,一端固定在笔杆内,另一端连接一个可在笔杆内滑动的滑动片。使中药饮片固定在笔杆中,手持笔杆,将笔头露出的中药饮片按压穴位,“以药当针”起到“针、药并举”的作用。
上述的笔杆直径为1cm、长为10cm。
上述的圆台形笔头上端直径为0.5cm , 下端直径为1cm、高0.5cm。
上述的连接弹簧的滑动片距笔杆顶端0.5cm,弹簧伸缩能力至少1cm。
本发明将中药饮片放入针刺笔中固定,手持方便,操作便捷,“以药当针”将中药饮片透皮疗法与针灸穴位刺激有机联合,放大了两个疗法的功效,可以起到“针、药并举”的效果。“以药当针”可以用于治疗临床慢性病,起到减轻症状,延缓发作,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药饮片固定在笔杆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以药当针”中药穴位针刺笔,包括笔杆1、笔头2、弹簧3。所述的笔杆1与笔头2均为中空结构,笔杆直径为1cm、长为10cm,笔头2呈圆台形,笔头上端直径为0.5cm , 下端直径为1cm、高0.5cm,
笔头2螺纹连接笔杆1。所述弹簧3置于笔杆1内,一端固定在笔杆1内,另一端连接一个可在笔杆内滑动的滑动片4。所述连接弹簧3的滑动片4距笔杆顶端0.5cm,弹簧伸缩能力至少1cm。使中药饮片5固定在笔杆1中(见图2),手持笔杆,将笔头露出的中药饮片按压穴位,“以药当针”起到“针、药并举”的作用。
使用方法:
以中药饮片麦冬(形如纺锤体)为例,选取大小适宜、饱满无畸形者,垂直置入笔杆,扣上笔头,使麦冬的一端通过笔头露出,拧紧笔头,固定麦冬,即可使用。手持笔杆,将笔头露出的麦冬部分置于相应的穴位上,按压穴位,即可起到“针、药并举”的作用。如选用其他中药饮品,亦应选取大小适宜、体积饱满者,如饮品形状特殊,也自行加工成纺锤体,即可嵌入固定于此针刺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未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