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38348.4 | 申请日: | 2013-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罗培栋;樊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G02B1/10;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3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挺度 反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膜,以及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液晶显示器(LCD)已经成为了当今最普遍的显示技术。因为LCD具有绿色环保,耗能低,低辐射,画面柔和等优点,所以LCD将会是未来几十年内主流的显示技术。LCD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须要借助背光源才能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源性能的好坏除了会直接影响LCD显像质量外,背光源的成本占LCD模块的3-5%,所消耗的电力更占模块的75%,是LCD模块中相当重要的零组件。高精细、大尺寸的LCD,必须有高性能的背光技术与之配合,因此当LCD产业努力开拓新应用领域的同时,背光技术的高性能化亦扮演着幕后功臣的角色。
背光源体系的主要构件包括:光源、导光板、各类光学膜片。目前光源主要有EL、CCFL以及LED三种类型,依照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随着LCD模组不断向更亮、更轻、更薄方向发展,侧光式CCFL式背光源成为目前背光源发展的主流。
背光源体系中光学膜片主要包括反射膜、扩散膜和增亮膜三种。反射膜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光学表面的反射率,将漏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高效率且无耗损地反射,从而降低光耗损,减少用电量,提高液晶显示面的光饱和度。目前,为提高反射膜的反射率,广泛采用以下方法,在聚酯中添加大量的无机粒子或不相容树脂,在双向拉伸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微泡(如申请号为201010591111.6、201010589181.8、201010589164.4的中国发明专利等所提供的反射膜都具有微泡),每一个微泡可作为一个全反射单元,高密度排布的全反射单元对光线形成全反射。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反射膜,具有反射率高的特点。然而具有微泡的反射膜内充满了空隙,因而导致反射膜的密度下降,膜的挺度降低,具体在使用时,就会发生膜片弯曲的现象,尤其是在电视机、液晶显示器、广告灯箱等需要膜片竖直放置的领域更为严重。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反射膜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并提供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所述的反射膜基层内具有微泡,所述反射膜基层的材料为PET;
所述的反射膜基层上设有一层扩散膜,所述的扩散膜由下列组分组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
多异氰酸酯:15质量份
扩散粒子:1~3质量份。
优选的,所述的扩散粒子为二氧化钛粒子。
更优选的,所述的二氧化钛粒子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更优选的,所述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的粒径为0.1~15μm。
一种高挺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准备反射膜基层,再制备涂布液,制备涂布液时按照下列比例将物料混合均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多异氰酸酯15质量份、扩散粒子1~3质量份;
涂布液制备完成后将其涂布在反射膜基层上,置于烘箱中在130℃的温度下加热干燥1分钟即可。
所述的扩散粒子优先选用二氧化钛粒子。更优先选用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所述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的最优粒径为0.1~15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反射膜基层上涂布一层扩散膜,该层扩散膜硬化后具有较高的硬度,从而提高了反射膜整体的挺度,同时在涂层内添加了一定量的扩散粒子,使该涂层可以在不破坏反射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对入射光的扩散,从而出反射出的光线更均匀、柔和。2.由于把反射性能和扩散性能整合在一张膜上,可以减少或去掉扩散膜,使光线的损耗减少,并使得下游加工流程大为简化,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成品率,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并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包括反射膜基层1,所述的反射膜基层1内具有微泡2,所述反射膜基层1的材料为PET;
所述的反射膜基层1上设有一层扩散膜3,所述的扩散膜3由下列组分组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份
多异氰酸酯:15质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8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