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有螺旋导火道的熔铝炉加热室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8276.3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金佩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佳比佳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14 | 分类号: | F27B1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螺旋 导火道 熔铝炉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熔铝炉的加热室,具体是指燃烧生物质燃料,将铝合金由固态加热熔融为液态的熔铝炉的一种设有螺旋导火道的熔铝炉加热室。
背景技术
熔铝炉通常为燃烧化石燃料加热的熔化炉,如焦炭炉、燃油炉,或者由电加热的熔化炉,如电热熔化炉,采用燃烧固体生物质燃料加热的熔铝炉称为生物质燃料熔铝炉,由于生物质燃料熔铝炉沿袭焦炭炉的结构,保温性能差,加之生物质燃料燃烧迅速,缺乏持续的余烬热量,大量的热量通过烟道散失,维持坩埚内铝合金保持熔融温度的能力不足,为了保持炉内温度,须持续不断的给料燃烧,导致燃料消耗大,熔铝成本高;为此,现有技术采用在加热室炉壁与坩埚之间设置环状的挡火层,利用挡火层对火焰的滞流作用,增强热交换,迟滞加热室室温的散失,以保持坩埚内铝合金熔融温度,但挡火层的滞流作用又同时使得加热室产生内压过高,气流不畅,致使燃烧室难以充分燃烧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内压过高、气流不畅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发明采用在加热室的内壁设置螺旋上升的螺旋隔层,由螺旋隔层围绕坩埚的外壁形成螺旋导火道,螺旋导火道位于加热室内壁的火焰道口的上方与烟道口的下方之间,工作时,固体生物质燃料在燃烧室燃烧,燃烧产生的火焰经火焰道进入加热室的内腔下部,火焰从坩埚的下部经由螺旋导火道由下向上围绕坩埚的外壁螺旋上升加热坩埚,之后,热烟经烟道从烟囱排入大气,利用螺旋导火道的引导作用,延长火焰与坩埚的接触时间和距离,增加热交换时间、充分进行热交换,同时,螺旋导火道引导热交换后的热烟顺畅地经烟道从烟囱排入大气,以降低加热室的内压,气流通畅,此外,利用螺旋隔层的储能保温作用,迟滞加热室内的室温散失以保持坩埚内铝合金熔融温度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设有螺旋导火道的熔铝炉加热室,旨在通过螺旋导火道使生物质燃料熔铝炉加热室,达到降低内压、气流通畅、储能保温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有螺旋导火道的熔铝炉加热室,包括加热室、螺旋隔层、螺旋导火道、火焰道、烟道,所述的加热室为上部开放、下部有底、中空圆柱桶状的耐火材料质装置,加热室的桶状内腔侧壁设有向心凸出、横截面呈矩形、右旋螺旋上升的螺旋滑梯状的隔层称为螺旋隔层,螺旋隔层与加热室的桶状内腔侧壁之间形成的右旋螺旋上升的螺旋形凹槽称为螺旋导火道,坩埚位于加热室内腔的中心,坩埚的外侧壁与所述螺旋隔层的向心侧面接触,将所述螺旋导火道封闭为上下二端开放、右旋螺旋上升的矩形管状的通道;所述螺旋导火道的下端位于加热室内腔侧壁的火焰道出口的上方,所述螺旋导火道的上端位于加热室内腔侧壁的烟道入口的下方;所述火焰道位于加热室的内腔侧壁的下部且与燃烧室相通,所述烟道位于加热室的内腔侧壁的上部且与烟囱相通。
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工作时,固体生物质燃料在燃烧室燃烧,燃烧产生的火焰经火焰道进入加热室的内腔下部,火焰从坩埚的下部经由螺旋导火道由下向上围绕坩埚的外壁螺旋上升加热坩埚,之后,热烟经由烟道从烟囱排入大气;
由于螺旋导火道引导火焰的作用,延长了火焰与坩埚的接触时间和接触距离,增加了火焰与坩埚的热交换时间,使火焰有足够的时间与坩埚进行充分地热交换,同时,螺旋上升的螺旋导火道还引导热交换后的热烟顺畅地经烟道从烟囱排入大气,从而降低了加热室的内压,使得气流通畅,此外,螺旋隔层的还具备储能保温作用,炽热的螺旋隔层能够迟滞加热室内室温的快速散失,与炽热的螺旋隔层接触能够保持坩埚内铝合金的熔融温度,避免了熔融的铝合金快速冷凝的弊端。
本装置通过螺旋导火道使生物质燃料熔铝炉加热室,降低了内压、通畅了气流,且具备维持熔融温度的储能保温作用。
有益的设计拓展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南北半球地区流体自然旋向的不同,应用于北半球地区时,本装置的所述螺旋隔层、螺旋导火道的旋向采用右旋为优,应用于南半球地区时,本装置的所述螺旋隔层、螺旋导火道的旋向采用左旋为优。
本装置的所述螺旋隔层的横截面亦可为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佳比佳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佳比佳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8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栗球外壳自动剥除及分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电机控制系统及安全监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