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及负载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7813.2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田勇;夏必忠;王明旺;孙威;徐智慧;赖勇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海军;杨建新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设备 无线 充电 系统 负载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载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及负载检测方法,属于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MP4等早已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主要采用有线充电(或称传导充电)方式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充电器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存在充电导线,严重影响着环境的整洁性和美观性;(2)各品种、各型号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不统一,导致充电器的通用性差;(3)充电时必须连接充电接插件,操作过程繁琐,灵活性差。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作为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产品灵活性、个性化的需求,目前已经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现有技术中,请参看中国在先公开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1123318A)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在与发射线圈相连的外部电源上设有主电流开关和小电流开关,在充电装置中安装一个具有A、B两个检测端的电磁场强度变化检测装置,两个检测端A和B分别位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两侧,通过检测A和B之间的磁场变化情况来控制主电流开关的开关状态:当检测到A、B两端的磁场强度有明显的突变时,则打开主电流开关,使充电装置进入充电状态,反之则关闭主电流开关,以节约能源。然而该发明专利的方案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小电流开关始终处于开通状态,然而要能够产生电磁场强度检测装置能够分辨的电磁场,该小电流必须达到一定的量级,因此会引起不小的空载损耗;二是电磁场强度检测装置的成本较高,且需要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两侧,不利于装置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
中国在先公开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02355035A)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发送装置、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无线充电控制方法,为了检测无线充电接收装置是否进入有效电磁感应距离,在充电接收装置和充电发送装置中都设置了信息反馈电路,这会增加充电接收装置的体积和成本。
因此,为了弥补现有技术或方案的不足,为人们提供更加灵活、便捷、人性化的无线充电平台,需要设计一种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更高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系统不利于被充电设备的低成本化和小型化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及负载检测方法,其采用特殊的电路结构设计,采用了一次检测与二次检测相结合的自动重复判别机制,从而判断充电区域内负载的有无及负载的真假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电源转换电路、能量发射线圈、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外接电源输入电源输入电路,经电源输入电路输入给电源转换电路,由电源转换电路进行电源转换后经能量发射线圈发出给电子设备充电,控制电路控制电源转换电路工作,所述的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比较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板上有无物体压上去,并将信号发送给比较器,通过比较器与基准电压比较后输出信号给中央控制单元,电流传感器连接在电源转换电路和能量发射线圈之间的线路上,电流传感器检测流过发射线圈的电流值,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电路。
一种采用上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当充电板的充电区域没有任何物体时,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低于比较器的参考信号值,使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反之,当检测到有无线充电便携式电子设备或其他物体进入充电区域时,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高于比较器的参考信号值,比较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7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遮阳篷
- 下一篇:胺和二胺化合物及其在从铁矿石中反泡沫浮选硅酸盐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