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6232.7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2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肖从真;高杰;薛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位 隔震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防震结构,特别是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
背景技术
隔震技术的抗震性能在历次强震中均表现非常优秀,隔震技术也被誉为目前最有效的抗震手段之一。隔震建筑设计时需要与周边基础预留足够空隙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可以自由变形,目前常用的构造方式是设置隔震沟。隔震沟在设计时可以结合建筑功能或设备管线等综合应用,但对于现有隔震结构震后调研表明,按照已有构造措施设置的隔震沟在地震中破坏严重,不仅对隔震结构周边设施造成了一定破坏,更为重要的是隔震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地震作用下隔震沟两侧发生挤压或扭转变形时隔震沟盖板变形受到限制导致最终挤碎或破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隔震沟变形的同时隔震沟盖板能够随之变位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所述隔震沟由底板、隔震沟盖板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隔震上部构件、隔震支墩、隔震支座和挡土墙围成封闭沟槽;所述隔震支墩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隔震支座设置于所述隔震支墩上用于支撑所述隔震上部构件;所述挡土墙位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隔震沟内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阻尼特性的用于支撑和牵引所述隔震沟盖板的变位支撑杆,多个所述变位支撑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沟盖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上部构件的内侧壁或所述挡土墙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隔震上部构件朝向所述隔震沟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隔震沟盖板可滑动地搭设在所述凸台和所述挡土墙的顶部;所述挡土墙的顶部具成有一在所述隔震沟盖板受到水平挤压力时起向上的滑动引导作用的第一斜面,所述隔震沟盖板搭设在所述挡土墙一端的端部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吻合的第二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变位支撑杆设置有多组且每组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变位支撑杆使所述隔震沟盖板分别与所述挡土墙和所述隔震上部构件连接。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变位支撑杆相互交叉设置。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变位支撑杆的相互交叉处设置有一滑动限位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沟盖板上设置有上支撑端,所述隔震上部构件上和所述挡土墙上分别设置有下支撑端,所述变位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支撑端和所述下支撑端上。
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所述上支撑端可在所述隔震沟盖板上水平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沟盖板上还相对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所述上支撑端在所述隔震沟盖板上水平滑动的范围的变位挡板,所述上支撑端设置于两个所述变位挡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支座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支座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当地震中隔震沟两侧发生抬升、挤压或错动变形时,隔震沟盖板可以随之抬升,当水平变形恢复后隔震沟盖板自复位,这一措施避免了隔震沟盖板及附属设施在地震中发生挤碎、拉断等不利破坏,更加避免了对于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不利影响。同时本发明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便于施工,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在正常时候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在受震时隔震沟间距加大时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在受震时隔震沟间距减小时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变位隔震沟系统,所述隔震沟1由底板2、隔震沟盖板5以及分别位于两侧的隔震上部构件4、隔震支墩10、隔震支座11和挡土墙3围成封闭沟槽;所述隔震支墩10设置于所述底板2上,所述隔震支座11设置于所述隔震支墩10上用于支撑所述隔震上部构件4;所述挡土墙3位于所述底板2上并与所述隔震上部构件4相对设置;其中,所述隔震沟1内设置有多个具有弹性阻尼特性的用于支撑和牵引所述隔震沟盖板5的变位支撑杆6,所述变位支撑杆6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沟盖板5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隔震上部构件4的内侧壁和/或所述挡土墙3的内侧壁上。
本发明的自变位隔震沟系统中隔震沟1的运动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