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优质肉鸡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基因聚合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36012.4 | 申请日: | 2013-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松;张增荣;杜华锐;邱莫寒;李晴云;杨朝武;李雯;宋小燕;余春林;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质 肉鸡 肌苷酸 脂肪 含量 相关 基因 聚合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育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优质肉鸡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基因聚合的选育方法。
技术背景
改善与提高肉质风味已成为优质肉鸡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其中,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肉质风味性状的重要因素。但肌苷酸和肌内脂肪均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规选育进展较慢;因此利用肌苷酸及肌内脂肪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加快遗传进展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手段,从而从遗传水平上进行鸡肉质风味育种改良。国内外对肌肉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筛选和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已具备一定基础,特别对一些单基因性状标记辅助选择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肉质性状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综合性状,仅仅从单基因入手进行分子辅助育种,往往不能达到全面改良肉品质,最终培育优质鸡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质肉鸡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基因聚合的选育方法,其实现优势基因型的有利聚合,同时能较全面的探寻鸡肉质风味性状的遗传机制。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优质肉鸡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基因聚合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连续两个世代优质肉鸡基因组DNA为模版,在PCR条件下,利用第一引物、第二引物、第三引物,分别扩增ADSL、GARS-AIRS-GART、A-FABP基因;
步骤二,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第一引物、第二引物、第三引物扩增产物进行大小判定,然后采用DNA测序技术筛选到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基因外显子9,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5-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基酶基因5’非编码区,以及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内含子2共有三个碱基的突变;
步骤三,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这三个位点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分析优质肉鸡个体多态性与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组合与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上溯亲代,跟踪子代,检测优质肉鸡个体的基因型组合与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在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性状形成中的贡献,挑选高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个体的基因型组合,分析高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个体基因型组合形成的选配方式,应用这些选配方式形成优质肉鸡高肌苷酸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多基因聚合核心群。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物如下:上游引物1F:5’-TCTCCTTCCACAGGCTCAA-3’;下游引物1R:5’-AACTGCTGCACTGCACGAT-3’;所述第二引物P2如下:上游引物2F:5’-ACAGTTGCCAGTCTGATTA-3’;下游引物2R:5’-CATCGCCAGAGTTAGAAGT-3’;所述第三引物P3如下:上游引物3F:5’-GGAATGTGACAACGCTAA-3’;下游引物3R:5’-CGGATAAGGAGGGCAGAG-3’。
优选地,所述第一引物扩增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基因外显子9,用于筛选优质肉鸡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基因位点的突变,第二引物扩增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5-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基酶基因5’非编码区,用于筛选优质肉鸡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5-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基酶基因位点的突变,第三引物扩增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内含子2,用于筛选优质肉鸡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位点的突变。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实现优势基因型的有利聚合,同时能较全面的探寻鸡肉质风味性状的遗传机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基因聚合是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利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在分离世代中通过分子标记选择含有多个目标基因的个体,实现有利基因的聚合。采用基因聚合手段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育种。故研究多个肉质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将为加快地方鸡种优良种质特性的开发与利用,为优质鸡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6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BDNA在尿液中检测PCA3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