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30520.1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梓煜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岳亚苏 |
地址: | 510399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pet 首要 结晶 次要 及其 形态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质形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与成性、光学性能与耐候性、耐耗摩擦性与尺寸稳定性以及电绝缘性等诸多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而制备PET的过程中,结晶步骤是及其重要的,这一过程会关系到成品的诸多性能,以及成本等,虽然,关于PET的结晶过程,有过一些侧面的报道,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或者文献能够对PET的结晶过程有过直接的观察或者报导,因此,导致许多结论均为猜测或推导,这对于研究进一步PET的各项机理性能带来麻烦,所以,先需要一种能够直接观察和研究PET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无法直接观察与研究PET结晶过程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的方法,通过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
进一步的,所述研究PET的首要结晶与次要结晶及其形态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PET薄膜进行预热处理,然后冷却至常温;
II、然后将PET薄膜置于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中,对其进行加热后再进行冷却至恒温结晶,同时进行光谱系列收集;
III、对得到的红外吸收光谱系列进行数据分析。
进一步的,步骤I中,包括以下过程:采用厚度1.5-13μm的PET薄膜,剪成大小为10×10mm的小片,平铺置于16mm直径的两片1mm厚度的KBr(溴化钾)压片中,制得样品,然后将样品至于高温载物台上,将其快速加热到270℃,维持1min后冷却至常温。
进一步的,步骤II中,包括以下过程:把经过预热处理的样品置于带有透光孔的高温载物台中,并架设于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的光谱收集格中,然后以10℃/min的速率加热样品至275℃并维持1min,后以80℃/min冷却样品至226-244℃进行恒温结晶,并且在样品达到设定的冷却温度时候进行光谱系列收集。
进一步的,步骤II中,采用的是Nicolet model860/8700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和OMNIC8.0红外光谱分析软件,并且,设置分辨率为2cm-1附加2级插值,设置单个光谱扫描次数为100,设置分光镜移动速度为0.4747mm/s,扫描波长范围为4000-650cm-1,单个光谱收集时间为2.19-2.30min,设置红外吸收光谱系列的总收集时间为1000-1200min,所述光谱系列收集时间为1000-1200min。
进一步的,步骤III中,包括以下过程:
a、将光谱系列分解逐一抽取为400-600个左右的单个光谱,以光谱曲线上的1800cm-1和1650cm-1作为手动基准归零点对吸收光谱进行基线归零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图谱重叠显示在第一图谱中;
b、把范围1800-1650cm-1羰基的波峰分解为以1727cm-1和1717cm-1为顶点对称的两个波峰以及一些的噪音波峰,得到第二图谱;
c、在忽略掉噪音波峰后,把1727cm-1和1717cm-1的两个波峰重新重叠在第三图谱中;
d、把羰基的结晶相在1717cm-1波峰吸收率A1717,t与无定形态相在1727cm-1的波峰吸收率A1727,t生成A1717,t与(1-A1727,t/A1727,0)的对应关联曲线,得到第四图谱;
e、对峰值A1717,t和A1727,t进行校正,并把校正后的峰值A′1717,t和A′1727,t以指数时间轴log t对应生成峰值变化的曲线,得到第五图谱;
f、使用校正后的峰值A′1717,t获得PET在时间t的结晶度Xc;
g、使用Avrami方程研究PET的结晶形态学和晶区生长机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梓煜,未经陈梓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305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