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存储、查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9612.8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文;谭彰;费振华;贾士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2/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存储 查询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存储、查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石化、化工等领域,实时数据库是现代大型过程控制系统的核心数据平台,它为企业效益评估、工艺优化、管理决策等上层应用提供必不可少的高效数据服务。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集中度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实时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的实时数据库系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但是,各个服务器节点存储哪些数据由人工分配,而由于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量极大,使得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配时的工作量大,数据分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存储方法,以降低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配时的工作量,提高数据分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系统,包括:
将待存储数据划分为若干个数据集,并为每个数据集分配一个识别码;
依据第i个数据集的识别码确定与所述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服务器节点,包括:
依据每个服务器节点的剩余资源与所有服务器节点的总剩余资源的比值为每个服务器节点分配管辖的虚拟存储空间域,其中,每个虚拟存储空间域包括若干虚拟存储单元,每个虚拟存储单元具有唯一的地址标识;
应用哈希函数将第i个数据集的识别码进行转换,获得与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哈希值;
依据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哈希值的预设位置处的数组以及虚拟存储单元的地址标识确定与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虚拟存储空间域,所述数组的位数与所述虚拟存储单元的地址标识的位数相同;
依据与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虚拟存储空间域确定与所述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服务器节点;
将第i个数据集中的数据存储至与所述第i个数据集对应的服务器节点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实时记录各个服务器节点的属性指标,所述属性指标至少包括:
每个服务器节点的当前剩余资源量;
每个服务器节点所允许的剩余资源量的最小值;
每个服务器节点当前管辖的虚拟存储单元的数量;
每个服务器节点的当前相对剩余资源量,其中,第i个服务器节点的相对剩余资源量依据第一公式确定,所述第一公式为:
其中,U为第i个服务器节点的相对剩余资源量;cremain为第i个服务器节点当前的剩余资源量;callremain是所有服务器节点的总的剩余资源量;T为第i个服务器节点当前管辖的虚拟存储单元的数量;N为所有服务器节点管辖的所有虚拟存储单元的数量。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当监测到第i个服务器节点的相对剩余资源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过载的虚拟存储单元分配给其它服务器节点管辖。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过载的虚拟存储单元分配给其它服务器节点管辖包括:
获取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的相对剩余资源量为零时,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对应的虚拟存储单元的个数Tzero;
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过载的虚拟存储单元的数量TE为:TE=T-Tzero,其中,T为所述第i个服务器节点当前管辖的虚拟存储单元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96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