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8893.5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马宝伯;王凯;张豪杰;王鹏波;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1S13/9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赵文颖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孔径雷达 条带 模式 方位 模糊 抑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基于空间高度对地球进行观测的高分辨率遥感探测雷达。由于星载SAR卫星能克服云雾雨雪和暗夜条件的困难对地面目标进行成像,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宽幅对地观测,因此在军事、海洋、林业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日渐增长的应用需求对高分辨率SAR图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星载SAR本身的工作机理决定了其存在模糊现象,导致图像质量降低,影响目标解译和识别。
星载SAR的模糊主要包括距离模糊和方位模糊两类。距离模糊是由距离向目标回波和模糊区回波在时域混叠造成的,而方位模糊则是由星载SAR在运动过程中对回波采样,导致方位频谱旁瓣信号进入处理器带宽内引起的。方位模糊在海陆交界等图像动态变化很大的区域尤为明显,陆地上强目标的方位模糊图像会在回波强度较弱、图像亮度较低的海面上显示出来,这种“鬼影”现象使得图像视觉效果变差。对于图像域的方位模糊抑制方法,通常采用带通滤波器法和相位删除法等,但这些方法均难以将模糊信号滤除干净,甚至会降低图像分辨率,增强斑点噪声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星载条带模式SAR图像的方位模糊,提出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海陆交界等区域的SAR图像方位模糊,提高图像质量,进而增强图像的可判读性。
本发明的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SAR图像中模糊区域的位置并分类
首先,根据SAR运行参数确定方位模糊的偏移量;其次,结合天线方向图确定图像中方位模糊所处位置;最后根据模糊块的大小,将其分为孤立模糊和区域模糊,分别处理。
步骤二:采用压缩感知方法去除孤立模糊
将二维图像转化成一维列向量,利用小波变换和高斯锐化矩阵获取图像的稀疏表示,再使用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方法重建图像,最后将原图像中孤立模糊块用重建图像替代,去除孤立模糊。
步骤三:采用基于模版的图像修补方法去除区域模糊
对于区域模糊,首先计算模糊区域边界上所有点的填充优先度,并确定最高优先度区域。其次,在源区域寻找最接近的补丁块填充模糊区域。以此类推,沿着模糊块边界逐步向内延伸填充,直至完成所有区域模糊块的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针对性。相比于传统的带通滤波等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直接判断出方位模糊所在位置,有针对性的直接作用于模糊区域,减少了对正常区域的影响。
(2)有效性。传统的带通滤波等方法会降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甚至会增强斑点噪声。另外,传统方法也难以完全去除模糊,在图像上仍会有部分模糊信号残留。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不存在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2是基于模版的图像修补方法示意图。
图3是处理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条带模式方位模糊抑制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SAR图像中模糊区域的位置并分类
具体为:
(1)由单视复图像(Single-Look-Complex,SLC)得到局部平均图像,设原单视复图像为S,得到的局部平均图像为S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8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