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桩身偏斜及断裂补救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7107.X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拾金;王进明;虞利军;丁旭亭;严一华;陆舟超;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嘉铭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桩 偏斜 断裂 补救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的桩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针对灌注桩桩身偏斜及断裂等质量缺陷问题的补救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设施,桩基工程的坚实是建筑物稳固百年大计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筑施工时对灌注桩必须达标都十分重视。但施工中出现灌注桩质量缺陷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的,所以怎样对灌注桩质量缺陷如何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如何使质量有缺陷的灌注桩能较迅速、简易、经济地达标已成为桩基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
目前针对灌注桩缺陷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原位复桩法、补桩、接桩、修改设计等方法。上述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
“原位复桩法”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的或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人工凿除或机械冲击等方法彻底清除后,在原桩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的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但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只能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
“补桩”是因出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桩时,通过设计计算在废桩旁边直接补桩,形成“扁担挑”的一种方法。同样地,此方法适用于个别或者废桩出现的情况。但从施工空间、工期要求及可观成本来看,无法应对大面积废桩。且单位桩处理的成本亦比较高,因此,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接桩法”:此方法是通过凿去缺陷位置以上的混凝土浮浆、松散层及桩身混凝土,整理与冲洗干净后按设计要求重新配置钢筋,再浇筑比原桩身设计标号高一级的混凝土以达到设计标高。此方法的处理效果较好,但一般仅能处理桩身浅部的缺陷,如遇淤泥质土,需大放坡或桩周土体加固后方能开挖,在操作上受施工现场条件限制。因此,此方法不能广泛适用;
“修改设计”是当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时,只有采取削减建筑物层数或桩基上建筑物采用轻质材料代替原材料;或者通过修改上部结构设计,改变受力结构和形式,以减轻上部荷载。因此,设计修改量巨大,不利于项目的整体效益和组织管理。若出现大面积的桩基事故,亦无法通过修改设计来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技术方法从安全、质量、成本投入、工期及适用情况来分析,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对灌注桩桩身偏斜及断裂补救处理的新的方法,该方法工期短、补救施工成本低、原工程设计改动少、补救后的桩之质量可靠。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注桩桩身偏斜及断裂补救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低应变动测测定桩的偏斜及断裂位置;
2)实施桩身纠偏:
a)卸土:将要复位一侧的土卸空至断裂深度以下1m;
b)桩体复位:然后将断裂偏斜的桩体复位,将其拉回到设计桩位或近似设计桩位;
c)整个桩体纠偏复位完成后实施填料:在卸土区和偏斜桩身拉回后产生的空洞区填入砂碎石混合料;
3)桩顶钻孔取芯:
用钻孔机在缺陷桩的桩顶钻打≥11cm的孔,当桩身直径≤80cm时,在桩中心布孔一个; 80cm<桩身直径<120cm时,呈一字型均匀布孔两个;桩身直径≥120cm时,均匀布孔三个以上;取芯深度超过缺陷位置,超出深度为该桩身直径的1-2倍;
4)高压洗孔:
将高压旋喷钻杆放入芯孔内,用高压清水冲洗取芯后的芯孔,清除缺陷位置中的泥块、细砂等充填物;
5)清孔:
将旋喷钻杆下至芯孔底,用注浆泵将清水通过旋喷钻杆注入芯孔底,采用正循环的方式清孔,使芯孔内无沉渣沉淀,将芯孔内沉渣返出芯孔口外,直至水清渣净;
6)高压水泥浆冲孔填浆:
用水灰比0.7-0.8的水泥浆高压冲孔,压力为12--18 Mpa,填充缺陷位置裂缝;
7)插管:
插入注浆管、速凝剂专用管及卸浆管,管材采用6′或1吋无缝钢管,上部均安装单向球阀;注浆管、速凝剂专用管长度均抵达缺陷位置以下10-20cm,卸浆管伸入芯孔内 50-100cm,注浆管与卸浆管均高出桩顶30-50cm;
注浆管及速凝剂专用管下部1m左右设梅花型的出浆孔,并缠绕单层胶带纸封住出浆孔;
8)封孔:
封孔材料采用M30砂浆,掺入堵漏王,按重量比,砂浆100份:堵漏王10-15份;封孔层厚度30-50cm,封孔后候凝12-24h;
9)高压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未经浙江省岩土基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7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