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孔周围瓦斯渗透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839.5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震;蒋宇静;王刚;王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10 | 分类号: | G01N7/1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孔 周围 瓦斯 渗透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在煤层中渗透规律的研究,尤其涉及一种圆孔周围瓦斯渗透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高瓦斯煤矿,在煤层开采之前要对其进行瓦斯抽放,目前采用的瓦斯抽放方法一般是向煤层钻进抽放孔。根据煤层的渗透特性,选择合适的钻孔直径、钻孔深度和间排距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煤矿回采巷道一般在煤层中开掘,巷道周围煤体中的瓦斯大量溢出,极易造成瓦斯超标,因此有必要对巷道周围瓦斯渗透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瓦斯抽放孔属于标准圆形结构,而巷道则可以认为是近似圆形结构,因此上述课题可以归结为圆孔周围瓦斯渗透规律的研究问题。
煤岩体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裂隙发育规律对其渗透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孔洞开挖后,原始的应力应变状态被打破,开挖空间周围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围岩应力集中既会使一部分原有裂隙闭合,又会诱发产生更多新的裂隙,新裂隙不断扩展会使煤体更加破碎,开挖造成破碎区对瓦斯渗透规律产生很大影响。影响开挖破碎区范围的因素包括:原岩应力、煤体强度、开挖尺寸和瓦斯压力等。
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工程设计阶段无法进行大量的现场试验和测试,而模型试验是解决圆孔周围瓦斯渗透规律的有效方法。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研究圆孔周围煤体瓦斯渗透规律的实验装置。常规的瓦斯渗透实验装置,无论是三轴试验还是单轴试验,都是将试件加工成圆柱形或立方体形,通过加载使其处于均匀的三轴或单轴应力状态下,进而测试其渗透率,只能模拟均匀应力场,不未能考虑孔洞开挖导致的应力集中以及围岩破碎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孔周围瓦斯渗透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圆孔周围瓦斯渗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加载盒、渗透试件、油压密封系统、瓦斯供应系统和瓦斯平衡系统;
所述的密封加载盒,包括V型槽、侧挡板、加载垫块、上盖板和橡胶垫;
所述的V型槽为整体结构,包括底板和两个侧壁,侧壁内表面与水平面呈一定倾角,在每个侧壁内表面预留上、下两条水平槽,用于容置密封圈,底板下表面与试验机加载装置接触,承受其压力;
所述的侧挡板,包括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分别固定在V型槽的前后两侧,其内表面分别与煤样试件的前后表面接触,作用在于防止煤样试件发生轴向变形以满足平面应变状态的要求,同时防止V型槽的侧壁向两侧变形,每个侧挡板内表面预留上、下两条弧形槽,用于容置密封圈,并在第二侧挡板上预留上下两个密封圈的注液口,以及瓦斯出孔;
所述的加载垫块,上半部分为圆柱体结构,并在其内部预留瓦斯注入孔;下半部分为圆弧形钢板,并在下表面设有纵横交叉的导气槽,导气槽与瓦斯注入孔连通,下表面还设有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煤样试件上表面接触;加载垫块侧面和V型槽内表面间留有空隙,防止加载过程中两者发生挤压;
所述的上盖板,与V型槽和侧挡板的上表面相连,其中间留有圆形孔,加载垫块的圆柱体结构由圆形孔通过,圆形孔表面设有橡胶密封垫,与圆柱体结构紧密接触,既保证圆柱体结构和上盖板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又防止气体由此溢出;
所述的橡胶垫安装在V型槽、侧挡板、上盖板互相接触的部位,其作用在于防止瓦斯从构件接缝处溢出,改善密封效果;
所述渗透试件,上下表面为同轴圆弧面,前后侧面垂直于水平面,左右侧面倾角与V型槽侧壁内表面匹配,四个侧面均涂有704硅橡胶以保证其气密性;
所述的油压密封系统,包括密封圈、手动油压泵、供油管路和压力表;密封圈为中空体,中空体内可以注入传递压力的液态物质,密封圈通过聚氨酯橡胶浇筑模压成型,安装在V型槽和侧挡板内表面预留的上、下两槽中;根据压力表读数,通过手动油压泵对密封圈加压;
所述的瓦斯供应系统,包括瓦斯供应罐、第一高压管、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第二高压管、第二阀门、第一压力表、第一流量计;瓦斯供应罐和气体压力泵通过第一高压管连接,并在第一高压管上设有第一阀门;气体压力泵和圆柱体结构上的瓦斯注入孔通过第二高压管相连,并在第二高压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一压力表和第一流量计;
所述的瓦斯平衡系统,包括第一出气管、第二流量计、第二压力表、第三阀门、真空泵、第二出气管、第四阀门、气体储存罐;密封加载盒侧挡板上的瓦斯出孔与真空泵通过第一出气管连接,并在第一出气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第二压力表、第三阀门;真空泵和气体储存罐通过第二出气管相连,并在第二出气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