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和一种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25261.3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8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M1/725;H04M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郑瑜生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和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现在,由于包括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方便携带、信号稳定等原因,人们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通信,通信方式主要包括文本通信、音频通信等。
在拨打电话或者接听电话时,可以选择以下四种模式,“全语音接听应答”,“全文本接听应答”,“语音接听文本应答”和“文本接听语音应答”。当选择“全语音接听应答”时,将从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在听话器输出,应答时将受话器的语音处理后发送给对方;当选择“全文本接听应答”时,将从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在手机屏幕上输出,应答时将用户在文本编辑器的文本处理后发送给对方;当选择“语音接听文本应答”时,将从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在听话器输出,应答时将用户在文本编辑器的文本处理后发送给对方;当选择“文本接听语音应答”时,将从对方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在手机屏幕上输出,应答时将受话器的语音处理后发送给对方。
多种通信方式的存在就涉及到文本转语音(TTS)/语音转文本(STT)的位置问题,但现在技术没有规定文本转语音(TTS)/语音转文本(STT)的位置,而这个位置造成信息量损失是较大的。没有实现最优的语音与文本逻辑模块的位置的方法,以及各种输入输出模式切换时的方法,这样会导致音频信息与文本信息之间进行转换时的正确率大大降低,影响了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和一种终端,用于实现最优的语音与文本逻辑模块的位置,减少信息量损失,提高音频信息与文本信息之间进行转换时的正确率,从而提高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通信方法,其中,包括:
获取第二终端的输出方式;
在所述第二终端的输出方式为文本输出时,将用户输入到第一终端的音频信息转换成文本信息,将转换得到的文本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通信装置,其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输出方式;
转换模块,用于在第二终端的输出方式为文本输出时,将用户输入到第一终端的音频信息转换成文本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得到的文本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第二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其中,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终端的通信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通信系统,其中包括:通信网络和终端;
所述终端上述的任意一种所述终端的通信装置;
所述通信网络用于传输所述终端的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终端在获取第二终端的输出方式为文本输出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向第一终端输入的是音频信息,第一终端将音频信息转换成文本信息,然后将转换得到的文本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第二终端,从而降低通信网络传输信息时的信道负担,避免对音频信息进行压缩编码导致信息量损失的问题,确保了接收到的信息的正确性,提高了终端之间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的音频文本逻辑选路流程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音频文本逻辑选路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二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插入语音逻辑标识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插入文本逻辑标识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插入逻辑标识符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解析逻辑标识符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三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四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五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六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终端的通信方法第七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