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209.8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符晓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符晓友 |
主分类号: | B60J7/08 | 分类号: | B60J7/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9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造型 活动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具体是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根据造型可分为两厢车型、三厢车型、溜背车型等。不同造型的汽车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能够满足的使用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两厢车型的特点是内部空间较大,因而其能够满足载客量大、载货量大的使用需求。而三厢车型、溜背车型的内部空间较小,其虽然载客量小、载货量小,但其具有重心低、风阻小的特点,因而其能够满足节能的使用需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主的使用需求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而汽车的造型却是不可改变的,这便制约了汽车的使用方便性。因此,若能够发明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便能够随时随地满足车主的使用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使用方便性。然而目前并无这样一种汽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尚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改变造型的汽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变造型的可变活动顶及后盖的汽车,包括后保险杠、车厢、后围板、前风挡玻璃;车厢的左右上边梁、左右后立柱上部分、左右前立柱上部分、左右尾箱侧壁上沿各自向外及/或向内延伸构成左舱壁、右舱壁;左舱壁、右舱壁的内壁相互平行并均与车厢成型为一体或连接在一起;车厢的活动车顶包括活动顶盖;活动顶盖的前边沿铰接于靠近前风挡玻璃下边沿的车体前围板的前围上盖板上,或铰接于车顶上靠近A柱(前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与靠近C柱(后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之间的某处;活动顶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固定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车厢的活动后盖包括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铰接于活动顶盖的后边沿;活动上尾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通过活动铰链铰接于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活动下尾盖的左边沿、右边沿各自活动安装于左舱壁的内壁、右舱壁的内壁。
具体变形方法包括以下五种:
一、通过将活动下尾盖滑入保险杠内舱体的车体变形方法。如图3、图4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呈现为两厢车的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联动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插入后保险杠内的舱体内,如此将车厢变形为溜背车型,适合乘员少、载货少时采用。当车上乘员多、载货多时,将以上过程反过来,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上施压滑动,同时带动活动下尾盖上移,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从保险杠内的舱体内移出,到位后,采用相关定位机构锁死位置,即可将车厢变形为两厢车型。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前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后风挡玻璃两侧的立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二、通过将活动下尾盖向下插入后围板的前侧或内部的车体变形方法。如图5、图6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插入后围板的前侧或内部,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带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由此将大型车厢(如MPV型)变形为溜背跨界车型。这种变形方式为可逆的,即图6变为图5:溜背跨界车型变为大型车厢(如MPV型)。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三、通过改变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的连接夹角改变车型。当车上乘员少、载货少时,将车厢变形为溜背跨界车型。如图7、图8所示,变形过程如下:将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顶盖的后边沿带动活动上尾盖的上边沿向下施压滑动,活动上尾盖和活动下尾盖的连接夹角变小,由于活动下尾盖的下边沿通过铰链固定于车厢,铰接于一起的活动上尾盖的下边沿联动活动下尾盖的上边沿一起向后突出,活动上尾盖上沿下降,使得活动顶盖的后边沿获得下降空间, 由此将两厢车型变形为另一溜背跨界车型。此种变形也为双向可逆。此种方案,活动顶盖开始跟固定车厢的连接点,可以在车顶从靠近A柱的位置一直到靠近C柱的位置的某处,根据具体车型设计选择。图中示范了靠近A柱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符晓友,未经符晓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2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