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布与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25118.4 | 申请日: | 2013-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应丞武;吴昌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04 | 分类号: | B32B37/04;B32B27/12;B32B27/30;B32B7/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须一平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与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多层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聚四氟乙烯粉末、乙烯单体、煤油、与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形成一黏稠的混合物;
以三道滚轮压合该混合物后形成一薄膜;
加热该薄膜的一表面,使乙烯单体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多个链状的聚乙烯,且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主链与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互相嵌置,其中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突出于该薄膜的该表面并聚集成块;
施加不规则的局部光源能量至该薄膜的该表面,以碎裂聚集成块的所述聚乙烯的末端;
加热碎裂后的聚乙烯末端,使其熔融成胶后热压合至一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该薄膜的该表面的温度介于125℃至1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碎裂后的聚乙烯末端的温度介于480℃至59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包括针织布、短纤梭织布、或长纤平织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布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上的碎裂后的聚乙烯末端呈不规则排列。
6.一种多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气防水薄膜,包括:
一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以及
多个链状的聚乙烯,
其中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主链嵌置于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中,且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露出该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且未聚集成块,以及
一布料,其中该布料与该透气防水薄膜之间以所述链状的聚乙烯的末端黏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包括针织布、短纤梭织布、或长纤平织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膜状的聚四氟乙烯的表面上的所述链状的聚乙烯末端呈不规则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1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神经网络的高程异常拟合内插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片材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