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5087.2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李一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加热炉 余热 回收 利用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蓄热烟气回收箱,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四通换向阀,驱动气缸,PLC,空气预热器,引风机,烟囱,加热炉,鼓风机及空气过滤器;
所述的蓄热烟气回收箱包括第一蓄热体及第二蓄热体,所述的第一四通换向阀与第一蓄热体、第二蓄热体、空气预热器及烟囱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二四通换向阀与第一蓄热体、第二蓄热体、空气预热器及鼓风机分别连接;所述的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分别连接所述的驱动气缸;
所述驱动气缸在所述的PLC控制下改变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相位,使得:
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及所述的第一蓄热体进入所述烟囱;冷风依次通过空气过滤器及鼓风机进入所述的第二蓄热体加热,加热后的热风通过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进入所述的加热炉;或者
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及所述的第二蓄热体进入所述烟囱;冷风依次通过空气过滤器及鼓风机进入所述的第一蓄热体加热,加热后的热风通过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管程进入所述的加热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LC具体用于根据排烟温度、气体组分及流量控制所述的驱动气缸,使所述的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气缸为风动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气缸为电动气缸。
5.一种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
步骤1:控制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使得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及所述的第一蓄热体进入所述烟囱;冷风依次通过空气过滤器及鼓风机进入所述的第二蓄热体加热,加热后的热风通过所述的空气预热器进入所述的加热炉;
步骤2:当排烟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及流量满足设定的第一阈值后,控制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使得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依次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及所述的第二蓄热体进入所述烟囱;冷风依次通过空气过滤器及鼓风机进入所述的第一蓄热体加热,加热后的热风通过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管程进入所述的加热炉;当排烟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及流量满足设定的第二阈值后,返回步骤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当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时,预热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管程中的空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当来自所述加热炉的高温烟气通过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程时,预热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管程中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换向时,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及第二四通换向阀保持相位差t=f(alv);其中,l为管线长度,v为介质速率,v=f(Q1,Q2),Q1、Q2分别为介质烟气和空气流量,a为关联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排烟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及流量满足设定的第一阈值包括:排烟温度小于105℃,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加热炉余热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排烟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及流量满足设定的第二阈值包括:排烟温度小于105℃,空气过剩系数小于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50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焦级纳秒脉冲激光能量探测装置
- 下一篇:暖泵量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