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4822.8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芦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建锋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F21V7/22;F24D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导入 红外 线型 照明 系统 | ||
1. 一种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包括防雨帽(2)以及与该防雨帽(2)相连的采光罩(1)和导光管(3),导光管(3)底部开口端和漫射器(4)相连,红外线阻隔膜(5)位于漫射器(4)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管(3)内壁覆有宽谱反射膜,漫射器(4)内部活动连接红外线阻隔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管(3)的基材是内壁抛光的铝合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管(3)内壁的宽谱反射膜是由重复交替叠加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组成,宽谱反射膜的底层和顶层均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重复交替叠加的总层数为501~3001。
4.根据权利要求3 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管(3)内壁的宽谱反射膜中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每层厚度为0.07~0.31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的每层厚度为0.09~0.39微米,重复交替叠加的总层数为801~2001,优选为2001层。
5.根据权利要求4 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谱反射膜中厚度为0.07~0.09微米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厚度为0.09~0.11微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占宽谱反射膜总膜数量的80~96%。
6.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阻隔膜(5)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氧化锌膜和金属银膜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阻隔膜(5)是依次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氧化锌膜、金属银膜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叠加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阻隔膜(5)是依次由0.1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0.18~0.3微米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0.24~0.38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0.18~0.3微米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0.24~0.38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0.18~0.3微米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0.24~0.38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0.18~0.3微米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0.24~0.38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0.18~0.3微米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300~400微米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0.002~0.003微米氧化锌膜、0.004~0.007微米金属银膜和0.5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组成,其中0.1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位于最顶层,0.5微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位于最底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漫射器(4)内部活动连接1~3层红外线阻隔膜(5)。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可控导入红外线型光导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阻隔膜(5)具有可拉合的卷帘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建锋,未经芦建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48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引流管冲洗刷
- 下一篇:一种壁挂式舱外高流量氧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