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密封性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22428.0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殷现国;康丽曼;张申;吴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德思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连接 密封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密封性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密封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生活小区或工厂使用的大型净化水设备会有多组反渗透装置串联,并且需要在现场组装,将反渗透膜和膜壳以及其他设备组装完成后,调试时经常会出现反渗透膜与膜壳的连接处漏水,致使出现净化后的水纯净度不达标的现象,而在现场找原因非常困难,因为是多组反渗透装置连接,很难确定具体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只能将设备拆解后逐部分进行排查,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在有过多次排查检验后,检查人员发现绝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反渗透膜和膜壳的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导致的,本该排出的高含盐量的浓水通过连接口渗入纯净水出水管中,造成了水的纯净度不达标,而该问题在反渗透膜与膜壳组装完成后再进行调试,检测的难度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密封性的检测方法,通过一个不透水管件来模拟替换反渗透膜的位置,达到测量连接口处密封性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密封性的检测方法,膜壳上设置有进水口、纯净水出口、浓水排水口,反渗透膜的连接口固定在纯净水出口处,原水借助加压装置从进水口进入膜壳内,关键是:所述的检测方法是用一个不透水管件模拟反渗透膜,借助连接口固定在纯净水出口处,在膜壳中装满水并启动加压装置,通过比较纯净水出口与浓水排水口的压力数据来检测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的密封性。
所述的不透水管件为耐压金属管件。
所述的压力数据为水压数据,是通过分别设置在纯净水出口和浓水排水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是:在反渗透膜与膜壳组装前,先对膜壳连接口的密封性进行检漏试验,在膜壳中安装一个模拟反渗透膜的不透水管件,在纯净水出水口以及浓水排水口安装压力传感器,按正常使用时从进水口向膜壳灌满水,并启动加压装置,使膜壳中的水压与真正使用时的渗透压一致,因为此时连接口安装的是不透水管件,所以浓水排水口的压力传感器应检测到膜壳内的水压,而纯净水出水口水压则为0,如果纯净水出水口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了水压,则证明膜壳的连接口有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现场组装之前单支或批量检测出反渗透膜壳可能存在的密封不严问题,大大提高现场组装后设备调试的合格率,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安装、维修等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具体实施时的膜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膜壳,2代表进水口,3代表纯净水出口,4代表浓水排水口,5代表连接口,6代表不透水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反渗透膜与膜壳连接处密封性的检测方法,膜壳1上设置有进水口2、纯净水出口3、浓水排水口4,反渗透膜的连接口5固定在纯净水出口3处,原水借助加压装置从进水口2进入膜壳1内,关键是:所述的检测方法是用一个不透水管件6模拟反渗透膜,借助连接口5固定在纯净水出口3处,在膜壳1中装满水并启动加压装置,通过比较纯净水出口3与浓水排水口4的压力数据来检测反渗透膜与膜壳1连接处的密封性。
所述的不透水管件6为耐压金属管件。
所述的压力数据为水压数据,是通过分别设置在纯净水出口3和浓水排水口4处的压力传感器测得的。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在反渗透膜与膜壳1组装前,先对膜壳1连接口5的密封性进行检漏试验,在膜壳1中安装一个模拟反渗透膜的不透水管件6,在纯净水出口3以及浓水排水口4安装压力传感器,按正常使用时从进水口2向膜壳1灌满水,并启动加压装置,使膜壳1中的水压与真正使用时的渗透压一致,因为此时连接口5安装的是不透水管件6,所以浓水排水口4的压力传感器应检测到膜壳内的水压,而纯净水出口3水压则为零,如果纯净水出口3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了水压,则证明膜壳1的连接口5有漏水现象。通过本方法可以在现场组装之前检测出膜壳1可能存在的密封性问题,大大提高现场组装后设备调试的合格率,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输、安装、维修等人力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德思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沃德思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2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