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21875.4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3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鉴于汽车产能的不断提升,那么汽车车身焊接的节拍增加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由于汽车的车身平台类型多种多样,那么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就必须要求车身焊接设备是柔性的,尤其下车身的定位焊接设备。
一般地,下车身分总成由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拼焊而成,所以这种焊接采用人工操作就与汽车工业发展有点背离,同时下车身分总成的焊接质量也无法保证稳定统一,因此自动化焊接形式是较为普遍采用一种方法。
现有技术是把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通过一道定位焊接工序实现。
实现上述工艺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胶泵对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施胶,然后放到输送线上,机器人通过抓手抓取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放置于夹具上定位;另一把前地板总成精度料架与后地板总成精度料架定置于机器人抓取位置,然后机器人通过抓手抓取后地板总成和前地板总成按顺序放到夹具上定位。从上边过程可以看出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后地板总成与前地板总成拼焊成下车身分总成的过程只是通过一道工序完成的,并且放到夹具的过程也是按照顺序实现的,这个过程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焊接时间。
满足多车型定位的柔性夹具夹紧后,机器人焊接下车身分总成的部分定位焊点,焊接完毕后,夹具打开,机器人通过抓手抓取下车身分总成放到升降机上,最终输送离开本作业区域。
现有技术的最大缺点就是作为下车身分总成的定位焊工位无法实现足够的定位焊点焊接,此种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一个作业循环里有过多的上件时间。
在多车型共线生产的条件下,由于只有一个总成夹具的位置空间,所以为满足多车型的定位就需要切换部分夹具单元,这就导致了夹具的复杂性,同时也会导致故障的增加。
由于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与前地板总成的涂胶量较大,所以在固定节拍内一台机器人无法完成抓件、涂胶和放件的单循环过程,因此采用人工对左前纵梁总成和右前纵梁总成施胶(额外增加设备不再分析),增加了涂胶质量下降的风险。操作工人多,增加了长期生产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左前纵梁总成、右前纵梁总成和前地板总成,在第一夹具上对所述左前纵梁总成、所述右前纵梁总成和所述前地板总成定位拼焊以形成前地板-纵梁总成;和B、提供后地板总成,在第二夹具上对所述后地板总成和所述前地板-纵梁总成进行定位拼焊以形成所述汽车下车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采用两个夹具定位焊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多车型共线生产所需要的夹具的复杂性,降低了工艺和设备的复杂性,对保证车身产品质量也起到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步骤A中还包括在对所述前地板总成定位前进行施胶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在步骤B中还包括在对所述后地板总成定位前进行施胶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均为柔性夹具。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下车身的焊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1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