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20911.5 | 申请日: | 2013-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3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17/10;A61K3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1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成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暗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痤疮”等,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西医认为,痤疮产生的内因是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直接诱发的外因包括神经精神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等。中医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性激素、维甲酸类等来治疗痤疮,虽有一定效果,但治表不治里,诱发痤疮的内在因素仍然存在,并且用这些化学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消除暗疮效果好,调节机体内分泌,维持体内激素平衡、促进皮脂代谢、抑制细菌生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19份、石斛12-16份、六月雪12-18份、毛冬青10-16份、蛇蜕8-17份、木贼草6-11份、凤尾草6-15份、爵床9-17份和马缨花6-11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1-13份、石斛14-15份、六月雪13-15份、毛冬青11-14份、蛇蜕10-11份、木贼草8-9份、凤尾草12-13份、爵床10-15份和马缨花8-9份。
优化的,上述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份、石斛12份、六月雪12份、毛冬青10份、蛇蜕8份、木贼草6份、凤尾草6份、爵床9份和马缨花6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兼具活血化瘀、清热排毒作用,多种中药成分相辅相成,凉血消斑、清利三焦、疏风散热;调节机体内分泌,维持体内激素平衡、促进皮脂代谢、抑制细菌生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8份、石斛12份、六月雪12份、毛冬青10份、蛇蜕8份、木贼草6份、凤尾草6份、爵床9份和马缨花6份。
实施例2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9份、石斛16份、六月雪18份、毛冬青16份、蛇蜕17份、木贼草11份、凤尾草15份、爵床17份和马缨花11份。
实施例3
本发明为一种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白附子12份、石斛14份、六月雪15份、毛冬青13份、蛇蜕12份、木贼草9份、凤尾草12份、爵床13份和马缨花8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兼具活血化瘀、清热排毒作用,多种中药成分相辅相成,凉血消斑、清利三焦、疏风散热;调节机体内分泌,维持体内激素平衡、促进皮脂代谢、抑制细菌生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无毒副作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芳,未经刘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0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暗示刺鸟器
- 下一篇:茶褐素复合生物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及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