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转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9359.8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6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修;陈艳珊;唐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特鹏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2 | 分类号: | F17C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转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转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气体工业中,气体转充是气体产品加工工艺中很常见的工序,属于产品的包装工序,是将原钢瓶中质量检验合格的气体转移到所需的钢瓶中。但是,由于气体产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腐蚀及极好的流动性、渗透性等特殊性,加上永久气体、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不同,要求有不同的工艺、设备,适用于不同气体的转充工艺。
目前,一般液化气体转充可以采用隔膜压缩机法和冷冻法。对于有毒、有害、贵重液化气体的转充,采用隔膜压缩机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和产生泄漏;采用冷冻法则无法准确得知转充的重量,容易造成过充装和浪费。此缺陷均存在很大的潜在危险,且损耗较多的气体产品,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气体转充装置,可避免气体泄漏,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转充装置,安全性高,可提高转充准确度,避免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转充装置,包括:主管道、盘管、充装管道及与所述主管道相连的辅助管道;所述盘管一端与所述主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装管道连接;所述主管道上依次设有钢瓶接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并通过所述钢瓶接口与原钢瓶相连;所述充装管道上设有气体充装接口及第四阀门,并通过所述气体充装接口与待转充钢瓶相连;所述辅助管道上设有真空泵、抽真空管道阀门、尾气管道阀门、真空计管道阀门及氦气吹扫管道阀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转充装置还包括残余气体管道,所述残余气体管道通过第五阀门与所述主管道相连;所述残余气体管道上设有残余气体接收连接口,并通过所述残余气体接收连接口与残余气体接收钢瓶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充装管道外壁设有保温材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管道上依次设有第一安全阀、第二安全阀及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安全阀设于所述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所述第二安全阀设于所述第二阀门与第三阀门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充装管道上设有第三安全阀及第二压力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转充装置还包括装有冷冻剂的敞口保温罐,所述盘管设于所述敞口保温罐内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转充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原钢瓶的加热设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体转充装置还包括用于称量待转充钢瓶重量的称量设备。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主管道、盘管、充装管道及辅助管道连接成气体转充装置,并通过设置多个阀门控制各管道的连通状态,保障气体在管道中安全流通,密封性好。
另外,设置残余气体管道,对残余气体进行收集,避免浪费。在主管道及充装管道上分别设置安全阀及压力表,保证操作安全。借助加热设备对原钢瓶的气体进行加热处理,结合敞口保温罐对盘管内的气体进行降温处理,并在充装管道外壁设置保温材料,有效地确保气体顺利进入待转充钢瓶。同时,利用称量待转充钢瓶重量的称量设备,确保转充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气体转充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气体转充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气体转充装置包括主管道1、盘管2、充装管道3及与所述主管道1相连的辅助管道4,其中,所述盘管2一端与所述主管道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装管道3连接。
所述主管道1上依次设有钢瓶接口11、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及第三阀门14,并通过所述钢瓶接口11与原钢瓶相连。
所述充装管道3上设有气体充装接口31及第四阀门32,并通过所述气体充装接口31与待转充钢瓶相连。
所述辅助管道4上设有真空泵41、抽真空管道阀门42、尾气管道阀门43、真空计管道阀门44及氦气吹扫管道阀门45。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第三阀门14、第四阀门32、抽真空管道阀门42、尾气管道阀门43、真空计管道阀门44及氦气吹扫管道阀门45,可控制各管道的连通状态,保障气体在管道中安全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特鹏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华特气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华特鹏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广东华南特种气体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9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