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6295.6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欧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95/00 | 分类号: | C09D195/00;C09D111/02;C09D163/02;C09D123/00;C09D123/12;C09D123/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72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酸 环境 双组份高聚物 改性 水乳型 沥青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水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属于一种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本身是一种很优良且常见的防水材料,且其本身就有很好的耐酸碱盐的性能,很早就被用于防水领域的应用,但因沥青高温容易流淌,低温易开裂的特性,限制了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温不容易流淌,低温不易开裂且很好的耐酸碱盐的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该涂料制备原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
其中组分A原料包括:
其中组分B原料包括:
CaCl2 5-15%,
膦酰基羟基乙酸(HPAA) 3-5%,
水 80-92%。
作为优选,上述的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该涂料制备原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
其中组分A原料为:
其中组分B原料为:
CaCl2 5-15%,
膦酰基羟基乙酸(HPAA) 3-5%,
水 80-92%。
本发明上述的石油沥青如沥青60即60#沥青或沥青70即70#沥青。
本发明上述的聚烯烃类改性剂如APAO(非晶态α-烯烃共聚物)、无规聚丙烯(APP)、聚乙烯(PE)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上述的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44或环氧树脂E-51。
本发明上述的二元胺交联固化剂为乙二胺,1,3-丙二胺或1,6-己二胺。
本发明上述的阴离子乳化剂为妥尔油、磺化妥尔油皂、松香酸钠、顺-9-十八碳烯酸盐、磺化琥珀酸、α-烯烃磺酸盐、磺化松香、磺化棉籽油等中的一种。
本发明上述的稳定剂为AEO-9。
本发明上述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
本发明上述组分A中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组分B中的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耐酸碱盐环境的双组份高聚物改性水乳型沥青基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A组份制备:
A组份制备:
(1)按照配方比例将石油沥青泵入沥青罐加热到160℃~180℃,投入聚烯烃类改性剂,高速搅拌1.5-2.5小时,然后加入环氧树脂,搅拌20-40分钟后经胶体磨研磨,制备好的高分子改性沥青材料搅拌1.5-2.5小时去泡,待用;
(2)在皂液罐中泵入配方比例的50-60℃的热水,投入阴离子乳化剂、稳定剂和二元胺交联固化剂,同时用NaOH调解PH值到11,制成皂液;
(3)将步骤(1)制备好的高分子改性沥青与步骤(2)制成的皂液同时经过高速剪切机制成浓度为60%左右的改性乳化沥青乳液,高速剪切机的转速为100~10000r/min;然后向该乳液中加入氯丁胶乳,然后依次投入抗紫外线剂UV477和抗氧化剂55,在加料的过程要缓慢地不停搅拌以分散均匀,投料完成后,保持搅拌20-30分钟,然后停止搅拌,加入少量的消泡剂并静止30分钟进行消泡处理后成品得到A组分;
B组份制备:按照配方比例将CaCl2和膦酰基羟基乙酸制成B组分。
本发明上述A组份和B组份二者之间体积用量配比为1-2:1,使用时,将两者同时经过双组份喷枪机械喷涂施工到需要涂覆的材料表面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配方中采用阴离子的喷涂速凝型专用的乳化剂,成品乳化沥青在碱性条件下呈稳定的乳液状态,遇到酸性破乳剂(如CaCl2)瞬间破乳,这样就保证了在施工时只要采用双组份(A组分为橡胶沥青乳液,B组分为一定浓度的酸性破乳剂)机械喷涂,就可快速凝结成完整的橡胶沥青膜,施工便捷,省时省力。
(2)本发明配方中添加了1~3%的环氧树脂和相应的固化剂,这大大地提高了材料与基材的粘附力,同时高温性能和耐酸碱盐防腐蚀性都有所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镭纳涂层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62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台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下一篇:分配签名序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