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及加压成型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416134.7 申请日: 2013-09-12
公开(公告)号: CN103482933A 公开(公告)日: 2014-01-01
发明(设计)人: 李敏;李洪华;郭前刚;林阿竹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8/04 分类号: C04B28/04;C04B16/08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地址: 210096***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纤维 增强 复合 保温 加压 成型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外墙外保温建筑材料及其加压成型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1/3,提高建筑节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欧洲、北美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节能研究起步早,重视程度高,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体系。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于1986年正式启动建筑节能计划,具体应用方面相对落后。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保问题愈加重视,“十一五”、“十二五”都强调把以低碳减排为核心的环境问题放在头等重要的位。根据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基本目标:新建采暖居住建筑1986年起,在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普遍降低30%,为第一阶段;1996年起在达到第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再节能30%,(即总节能50%)为第二阶段;2005年起在达到第二阶段要求基础上再节能30%(即总节能65%)为第三阶段。由北京市质监局和北京市规划委联合发布的地方标准《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在国内首次提出建筑节能设计75%的要求,高于国内相关国标和行标,同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我国的建筑节能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进一步节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采用节能效率高、安全可靠、耐久性能好的建筑保温材料。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是将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相结合,利用有机聚苯颗粒质轻、导热低、无机胶凝材料易成型、强度高的优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克服了聚苯颗粒易燃烧、水泥导热高的缺点。加压成型可以减小聚苯颗粒与聚苯颗粒之间的空隙,提高水泥石的密实程度,提高复合保温板的强度。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具有容重轻、力学性能好、导热低等优点,在外墙保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的前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使其具有容重轻、力学性能好、导热低等优点,满足高效节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的成型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按重量份计算为:

1份聚苯颗粒,7~9份的无机胶凝材料,0.15~0.35份粘结剂,0.55~0.75份碱激发剂,0.032~0.064份引气剂,0.015~0.035份增稠剂,0.04~0.12份憎水剂,0.08~0.12份早强减水剂,0.04~0.12份纤维,3.5~4.5份水。

所述的聚苯颗粒,直径2~4mm,堆积密度为15Kg/m3

所述的无机胶凝材料由水泥、粉煤灰、硅灰组成:其中水泥的重量百分比为50%~60%,粉煤灰的重量比为15%~25%,硅灰的重量比20%~30%。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所述的粉煤灰为Ⅰ级灰。

所述的碱激发剂为由氢氧化钙、石膏组成:其中氢氧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40%~50%,石膏的重量百分比为50%~60%。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或淀粉醚中的一种;引气剂为松香树脂、烷基苯磺酸盐或脂肪醇磺酸盐中的一种;憎水剂为有机硅或金属皂中的一种;早强减水剂为聚羧酸系或奈系中的一种;纤维选自聚丙烯纤维、木质素纤维或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粘结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醋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保温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按重量比将7~9份的无机胶凝材料,0.15~0.35份粘结剂,0.55~0.75份碱激发剂,0.032~0.064份引气剂,0.015~0.035份增稠剂,0.04~0.12份憎水剂,0.04~0.12份纤维,搅拌均匀成干粉料;

步骤二.按重量比将0.08~0.12份早强减水剂,3.5~4.5份水,搅拌均匀,倒入干粉料中,继续搅拌至均匀得净浆料;

步骤三.按重量比将1份聚苯颗粒倒入净浆料中,搅拌均匀得保温浆料;

步骤四.将上述保温浆料倒入模具中,以10N/s的加压速度,加压至0.1~0.2MPa,,再持续保压1h,以50N/s的速度泄压;

步骤五.拆模、养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6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