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法兰连接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14856.9 | 申请日: | 2013-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正友 |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235;B23K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008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不锈钢 复合管 法兰 连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金属复合管道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与法兰之间的连接工艺。
背景技术
在炼油、化工、污水处理等许多现代工业中,管道成为输送各类介质的基本设备。为了保持所输送介质的纯度和卫生等级或管道自身不被介质所污染和腐蚀,必须采用耐腐蚀管道。以碳素钢管为基管,内衬超薄不锈钢管,经现代同步复合技术挤压而成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既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价格又大幅度低于同规格不锈钢管,被目前许多化工和污水处理行业争相选购。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因其特殊的材料结构,在与阀门、容器、泵及各类设备相连接时,只能采用法兰连接。
法兰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方便拆卸、安装迅捷等优点,但如何实现内衬不锈钢复合管与法兰之间的安全连接,成为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普及应用的最关键环节。许多厂家采用传统的普通焊接技术,直接导致了复合管连接处的渗漏、腐蚀甚至爆裂等严重质量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与法兰之间的特殊焊接工艺,以达到既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又能严格保证管道输送质量的重要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的切割:
可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或冷切割。冷切割通常采用¢400mm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用割管机或氧气焊切割。因为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内管不锈钢很薄,用割管机或机床切割,极易导致内外两层金属材料分离,用气焊切割更会导致管口参差不齐。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切割断面必须与管道轴线垂直。
2、焊接材料选择和处理:
与内衬不锈钢复合管连接的法兰必须是不锈钢法兰。焊接材料采用和内衬不锈钢内层材料同质的碱性焊条,其直径根据内衬不锈钢管壁大小而定,内层不锈钢越薄,采用的不锈钢焊条越细,一般在¢1.5~¢2mm之间。
焊条处理:焊条使用前,必须烘干水分,以免在焊接时产生气泡。烘干温度:3000~3200,烘干时间一般控制在3~3.5小时。
3、焊接:
将法兰与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定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略低于法兰密封面D,D应等于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总壁厚。
先焊接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口,用不锈钢焊条密焊整过管口,尤其要使不锈钢奥氏体组织全部均匀覆盖复合管管端外层碳素钢部分。然后用不锈钢或普通碳钢焊条焊牢复合管管壁和法兰接触部分。
不锈钢焊条焊接,可选用直流氩弧焊机用氩气保护焊接,焊接电流控制在80~100安培范围内,氩气流可根据实际工作环境调节到8~10升/分钟之间。
4、检验:
将焊好焊缝的焊渣清除干净,仔细观测焊缝不得有气孔、凹坑,焊缝表面平整均匀,特别要注意全面覆盖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断面,不能有碳素钢材料显露。必要时要进行水压试验。
本发明具有如下一些优点:与法兰安全焊接好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可以通过相同法兰实现与阀门、容器、管道、泵及其他任意设备的连接,不仅严格保证了管道输送介质时的纯净和管体自身不被腐蚀,而且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1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内衬不锈钢复合管与法兰焊接连接工艺示意图。
附图1中:1.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体、 2.不锈钢法兰、3.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口断面与法兰的焊接、 4.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壁与法兰底部的焊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附图1所示,所述内衬不锈钢复合管体由内层不锈钢和外层碳素钢组成,所述法兰由纯不锈钢组成。将锯切和端口修磨后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1插进纯不锈钢法兰2,并低出法兰密封面D,D等于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总壁厚。
用氩弧焊机将法兰内壁和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口断面完全焊接,使焊接材料不锈钢奥氏体组织3完全覆盖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口断面的外层碳素钢部分,从而完全避免输送的介质因接触碳素钢材料而被污染或直接腐蚀管体。
法兰底部和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壁的焊接4,可用不锈钢焊条或普通碳素钢焊条,目的是加强内衬不锈钢复合管和法兰的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正友,未经汪正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4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