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置高架在行车道路上空的且配置了立体车库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及其结构简化方案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13922.0 | 申请日: | 2013-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嘉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嘉麟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行车 道路 上空 配置 立体车库 楼房 场地 平台 及其 结构 简化 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上空设置的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设置高架在道路上空的且配置了立体车库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及其结构简化方案。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
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车辆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
目前,城市中的繁华地域的楼房用地几乎等于零,另一方面,一个城市中的重要配置,例如:希望成为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一般楼层的要求很高并配备有足够的停车位),或者由于发展需要而必须续建的重要的政府办公中心与商务及会展中心,或者为人们可以提供集会的中小型公共场所(露天体育运动场地或露天娱乐游艺场地),等等,已经难以在城市的繁华地段找到宝贵的地皮了。
如果,就在上述城区现有的条件下,挤出能够满足一个城市上述特殊要求的宝贵地皮,那就太理想了。——否则,就要到偏远的不理想地区建造上述与整个城区非常不匹配的高标准的标志性建筑物,或者重要的政府办公中心与商务及会展中心,以及可以兼顾用于中、小型集会的体育运动场地,露天娱乐游艺场地,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通过妥善地挤出城市繁华地域的地皮,以实现上述“太理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包括:设置在由行车道路交叉路口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位置的支撑结构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坪架空层形成的立体车库以及在该立体车库顶部设置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而且,该停车坪与该楼房或/和场地平台的覆盖面还延展到该交叉路口以外所对应的上空部分;
所述的交叉路口以外的部分上空包括构成该交叉路口以外的单条行车道路部分的上空或/和与该行车道路并接的人行道部分的上空;
所述的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连接采用了包括用于电梯升降车辆的升降井或/和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坪的引导车道;
所述的停车坪内设置了照明系统;
所述的用于电梯升降车辆的升降井或/和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坪的引导车道上分别设置了:是否允许车辆由行车道路进入停车坪与由停车坪驶离至行车道路的红绿灯指挥系统;
所述的停车坪和引导车道是由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材料铺设的;
所述的停车坪上停泊的车辆是由司机最终驾车到位的。
——所述的停车坪与人行道是通过人行梯连接而兼顾形成人行天桥结构的。
——所述的配置了立体车库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中的整体建筑结构是采用钢构建筑形式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结构简化方案之一:
它包括:设置在由行车道路交叉路口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位置的支撑结构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坪架空层形成的立体车库以及在该立体车库顶部设置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
所述的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连接采用了包括用于电梯升降车辆的升降井或/和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坪的引导车道;
所述的停车坪内设置了照明系统;
所述的用于电梯升降车辆的升降井或/和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坪的引导车道上分别设置了:是否允许车辆由行车道路进入停车坪与由停车坪驶离至行车道路的红绿灯指挥系统;
所述的停车坪和引导车道是由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材料铺设的;
所述的停车坪上停泊的车辆是由司机最终驾车到位的。
本发明的结构简化方案之二:
它包括:设置在由行车道路交叉路口上空且由来自于地面车道分界线位置的支撑结构所支持的由至少一层停车坪架空层形成的立体车库;
所述的停车坪与行车道路之间的连接采用了包括用于电梯升降车辆的升降井或/和用于车辆进出停车坪的引导车道;
所述的停车坪内设置了照明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嘉麟,未经梁嘉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3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