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中间体铸件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3692.8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7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汪长安;王晓林;孙刚;母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四方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2 | 分类号: | B22C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490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中间体 铸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柴油机中间体铸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柴油机铸钢中间体是船用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中间体贯穿螺栓孔属于细长孔,细长孔铸造一直是铸造生产的一个难题。现有的铸造方法,其方法是采用厚壁无缝钢管制成水冷芯骨,铸型浇注时或浇注后通过水冷芯骨通水冷却。不足之处是:水资源浪费严重,增加了成本。
中间体壁厚相差较大,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容易产生热裂纹,特别是在贯穿螺栓管两侧圆弧过渡处,即贯穿螺栓管与焊接板圆弧连接处和贯穿螺栓管与中间腹板圆弧连接处,产生较严重的热裂纹。现有技术是加大该处圆角,控制钢水浇注温度和提高砂型整体退让性来减小收缩应力,减少裂纹的产生。但由于该处是热节部位,凝固较晚,如果得不到钢水的补缩,在中心部位产生缩孔、缩松,形成裂纹源;另一方面,该处由于应力集中,很容易产生热裂纹。现有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该处的裂纹,只有采取磁粉探伤并清除该处缺陷后,通过焊补来完全消除裂纹。
零件为柴油机关重件,要求高,难度大,具体难点如下:
1)化学成分可控范围窄(相对于国标和机械不标准),含C量范围控制在0.05%以内,含Si量范围控制在0.10%,含Mn量范围控制在0.16%,对残余元素的控制超出了国标要求,增加了Mo、Nb等元素,同时还要通过计算碳当量来评价材料的焊接性能;
2)铸件性能要求高,中间体的材料牌号为S17F,其成分相对于(GB/T11325-89),性能要求达到ZG230-450 ,即15钢的化学成分达到25钢的性能;
3)探伤标准高,本体需要做磁粉探伤和超声探伤,必须满足技术文件对不同部位的不同的探伤等级要求;
4)热处理难度大,铸件壁厚,铸态容易出现且消除难,容易产生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难点,同时这也会为后续的探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种柴油机中间体铸件制造工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柴油机中间体铸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基本过程如下:
1)铸造工艺设计:通过铸造工艺仿真软件ProCast,进行了低速柴油机轴承座(中间体)成形工艺设计及优化工作;
2)模具制作:按铸造工艺图制作模样、芯盒、检查模样、芯盒的结构及尺寸
造型造型、制芯按铸造工艺图制作砂型及砂芯;
3)合型:检查砂型砂芯尺寸、检查本体试块数量,确保型腔清洁,尺寸准确性;
4)熔炼:采用电弧炉氧化法熔炼,用快速测温仪测量炉内钢水温度;
5)浇注:出炉温度1600℃~1620℃,包内吹氩,浇注温度1530℃~1560℃,氩气保护浇注;前期对准缓慢浇注,之后快速浇注,上冒口后缓慢浇注,在砂型中缓慢冷却;
6)开箱:严格按操作规程开箱,确保铸坯不因开箱温度控制不当造成的裂纹、缩水等铸造缺陷的发生并且不能损伤铸件本体;
7)落砂:保温60小时,落箱温度小于300℃,用表面温度计进行确认;
8)铲砂:确保表面光洁度,严防铲痕、铲伤;
9)切割冒口、补贴:采用气割方法去除冒口,浇道、披缝及补贴,本体试样可部分切离铸件;
10)粗清理:去除多余金属和粘砂;
11)喷、抛丸:确保表面光洁度达到顾客需要;
12)荒加工:确保表面光洁度满足UT+MT检验要求;
13)全面MT+UT:进行检验,认真做好无损检测记录;
14)缺陷修补:进行修复,依据无损检测记录,对一些允许的缺陷进行修复。
15)热处理:加热速度:≤80℃/h;保温:550~620℃;保温时间:至少6小时;冷却速度:炉冷≤75℃/h;降至≤300℃出炉;
16)喷、抛丸:对铸件进行抛丸处理,使铸件表面达到无损检测要求;
17)粗加工:按图纸进行粗加工;
18)船级社检验:依据产品验收技术协议,邀请相关船级社验船师对产品进行检验;
19)最终检验:顾客最终验收。
多年来,我国船用低速柴油机轴承座(中间体)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仅有的一两家生产厂家也只是仅仅基本满足自给自足,近年来国内船用柴油机整机生产厂家剧增。引进了世界一流的铸造工艺仿真软件ProCast,进行了低速柴油机轴承座(中间体)成形工艺设计及优化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缩短了试制周期,节约了生产成本,更为船用复杂铸钢件的生产打下了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四方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四方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3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