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13369.0 | 申请日: | 2013-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14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卢望丁;罗华菲;王浩;侯惠民;武余波;朱壮志;王雪;罗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12 | 分类号: | A61K9/12;A61K31/192;A61K47/04;A61P29/00;A61P1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雾膜化 喷雾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组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控释介孔纳米载体,孔隙率90%-99.8%;孔径为20~100nm;三维纳米粒径为2~70nm;比表面积100-1000m2/g;密度0.003g-30g/cm3;导热系数0.01-0.018w/m·k;
所述药物为右旋酮洛芬或布洛芬。
2.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组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控释介孔纳米载体,孔隙率90%-99.8%;孔径为20~100nm;三维纳米粒径为2~70nm;比表面积100-1000m2/g;密度0.003g-30g/cm3;导热系数0.01-0.018w/m·k;
所述药物为右旋酮洛芬或布洛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疏水性、亲水性或两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为疏水性、亲水性或两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选自异丙醇、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辛醇或正十二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剂选自亚砜类、吡咯酮类、萜烯类、胺类、磷酯类、月桂氮卓酮、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或脂肪酸酯;
所述亚砜类选自二甲基亚砜或奎基甲基亚砜;
所述吡咯酮类选自2-吡咯酮、5-甲基-2-吡咯酮、1,5-二甲基-2-吡咯酮、N-甲基吡烙烷酮;
所述萜烯类选自桉树脑,柠檬烯或橙花树醇;
所述磷酯类选自卵磷脂、豆磷脂或磷脂酰甘油;
所述脂肪酸包括油酸或月桂酸;
所述脂肪酸酯选自月桂醇乳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二壬酸酯或癸二酸二乙酯;
所述成膜剂为丙烯酸树脂、羟丙基纤维素、共聚维酮、低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的挥发性溶剂,为乙酸乙酯或低分子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成膜剂加入挥发溶剂中,并加入雾化剂,形成均匀的溶液系统;
(2)将药物加入分散剂中,形成均匀的含药分散体系;
(3)将控释介孔纳米载体材料放入(2)制备的分散体系中,超声20~40分钟,使介孔纳米载体材料有效吸附药物,形成包载药物的控释系统;
(4)将(1)制备的溶液系统与(3)制备的控释系统混合,超声脱气,即可获得所述的塑性雾膜化的透皮喷雾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33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靶向双亲性纳米药物微胶囊
- 下一篇:按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