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13172.7 | 申请日: | 2013-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4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庄梅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梅兰 |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A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33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灭蚊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吸蚊灭蚊器的气流引流缸,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
背景技术
一种导流装置吸蚊灭蚊器,由控制模块、一号传感器、二号传感器、一号风扇、二号风扇、导流缸、底座、托盘、一号引诱灯和二号引诱灯组成。其特征是:控制模块的五号、六号电源脚引出一根电源插头,控制模块的四号脚与一号传感器连接,七号脚与一号引诱灯连接,八号脚与一号风扇的正极连接,一号脚与二号传感器连接,二号脚与二号引诱灯连接,三号脚与二号风扇的正极连接,一号风扇和二号风扇的负极与控制模块的六号脚并联,导流缸的底部安放一个托盘。
使用时,将断裂的盘式蚊香点燃直接放在托盘上,将电源插头与市电插座对插,约3~10秒后,无论控制模块检测到一号传感器或二号传感器检测到蚊香的烟雾信号时,控制模块导通电源,与一号传感器或二号传感器相对应的一号引诱灯或二号引诱灯点亮的同时一号风扇或二号风扇也同步转动,
即,当烟雾是从左边或右边升起时,一号传感器或二号传感器哪个先检测到,则,控制模块就先启动与之对应的风扇和引诱灯;
当烟雾的浓度逐步增加后,一号传感器和二号传感器均检测到烟雾的存在,则,控制模块将启动两组风扇和引诱灯,一号风扇或二号风扇使蚊香的烟雾在导流缸内流动,从而减少烟雾的扩散和损失,蚊子飞往一号引诱灯或二号引诱灯,蚊子靠近蚊香烟雾的距离越近,杀虫的效果越好,蚊子杀死后将跌入导流缸中,当蚊香燃尽时,控制模块检测不到一号传感器或二号传感器的信号时,控制模块将先断开与之对应的一号引诱灯和一号风扇或二号引诱灯和二号风扇的电源,另一组的工作也将随着烟雾的减少而被控制模块却断,达到自动独立控制一号引诱灯和一号风扇或二号引诱灯和二号风扇的同步开启与关闭的作用。
本发明的申请是为了与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导流装置吸蚊灭蚊器相配合的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具有实现将点燃的蚊香烟雾引导流动的功能。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由导流缸、右引流腔、左引流腔、挡板、一号孔、二号孔、三号孔、四号孔组成。其特征是:导流缸的右边凸出一个右导流腔,左边凸出一个左导流腔,左右导流腔的外侧面各垂直伸出一块挡板,挡板开有一号孔、二号孔、三号孔和四号孔四个通孔。
左引流腔的风扇将蚊香的烟雾吹向左引流腔内,在左引流腔弧度的导流下,蚊香的烟雾向下流动到导流缸的底层,右引流腔的风扇将底层的蚊香烟雾从右引流腔引出,并吹向左边的风扇,经左引流腔循环工作。
有益效果:具有实现将点燃的蚊香烟雾引导循环流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导流缸,2.右引流腔,3.左引流腔,4.挡板,5.一号孔,6.二号孔,7.三号孔,8.四号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构造包括:导流缸1、右引流腔2、左引流腔3、挡板4、一号孔5、二号孔6、三号孔7、四号孔8。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剖视图,在图1中,导流缸1的右边凸出一个右导流腔2,左边凸出一个左导流腔3,左右导流腔的外侧面各垂直伸出一块挡板4,挡板4开有一号孔5、二号孔6、三号孔7和四号孔8四个通孔。
所述的一号孔5用于安装风扇和引诱灯用的固定孔。
所述的二号孔6为风扇的过风孔。
所述的三号孔7用于安装风扇的另一固定孔。
所述的四号孔8用于安装传感器用的固定孔。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俯视图,在图2中,所述的导流缸1呈长方形,所述的左导流腔3和右导流腔2向外凸出呈弧形。
图3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吸蚊灭蚊用的导流缸的工作示意图,在图3中,风扇、引诱灯和传感器安装在挡板4上,导流缸1安装在底座上。
所述的气流从右向左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梅兰,未经庄梅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3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