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域矿山集约化开采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2454.5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7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科平;古德生;戴云鸥;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域 矿山 集约化 开采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范围内矿集区多、小、散矿床集约化开采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金属矿床赋存的主要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矿床多(>80%);单金属矿少,伴生、多金属矿多。由于受分散的“多、小、散”的矿体的赋存条件限制,长期以来,许多矿集区采用小矿山、小选厂的独立粗放生产方式开发经营,致使机械化水平低,采选技术落后,安全事故频发,后备资源紧缺,经济效益差,矿山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主要表现在:
(1)建矿模式粗放。矿集区内赋存的多、小、散矿床,都采用分散的传统小规模粗放生产模式,其缺点突出体现在:区域内存在多个小而全的生产系统,缺乏多功能综合性的开拓运输平台,导致提升运输效率低;通风系统复杂能耗高、可靠性差;采掘设备和工艺落后,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事故频发;矿区域资源配置不合理,采选不匹配,存在大量中小选厂,选矿能力小,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粗放开采同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严重。
(2)采矿技术落后。长期沿用小矿开采方式,采矿方法与装备条件相对落后,矿产资源集约化开发程度低。受我国资源禀赋条件限制,矿集区内矿群的赋存条件均比较复杂,以往多采用传统的全面法、留矿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等方法开采,凿岩设备主要还是传统的气腿式浅孔凿岩机,采场出矿采用电耙,或者装岩机等等,机械化水平很低。同时,生产辅助系统布局不合理、能耗高。由于采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贫化损失大、采矿和人工成本高。
(3)发展不可持续。传统的、独立分散的中小矿体开发模式,严重制约了采矿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矿山工程建设的重复投资,井巷开拓运输工程利用率低,造成大量低品位资源浪费。由于资源深度勘探很差,许多矿山成为资源危机矿山,发展不可持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大幅度提高井下矿石、人员运行效率,大大提高采选集中度,实现扩能增效,还为生产探矿拓展空间和创造了条件的区域矿山集约化开采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区域矿山集约化开采技术,首先根据区域内大量中小分散矿体的赋存特征,构建贯通矿集区的井下中段开拓运输平台,将分散独立的各矿体联成整体;根据矿种分布特征和最小费用最大流原则选择选厂地址,一个选厂集中选一种矿石;集中2~3个中段运输平台,建立区域内人员、材料与矿石的集中快速运输平台,并使其贯通井下所有子开拓运输系统;根据需要,将区域矿山进行分区,建立分区相对独立的通风、供电、供水、压排气生产辅助系统,同时又实现分区之间的并网联接;资源整合及区域开拓运输系统形成后,依据各矿体特征,设计高效率采矿方法,集中配置和共享机械化程度高的无轨采掘设备,实施矿集区内矿群的集约化开采和运输。
构建纵贯全区的开拓运输系统,在大区域、分散中小矿群的开采设计中,根据矿集区矿体赋存特征,优化选择贯通全区的关键中段运输平台,重新构建或延伸井下竖向工程,形成区域内矿山开拓运输系统的主体框架。
采选产能配置,重组区域内矿山与选厂,根据资源的分布包括储量、矿种、品位及位置等、矿石的运输网络系统包括平巷、竖井、斜井及溜井和选矿系统包括选厂规模、所选矿种、排尾和选矿的技术指标三者之间的最优匹配关系,实施资源、技术和运营等多重约束条件下的矿石流向及选厂布局优化,通过采选产能配置,进而简约选厂数量,提高选矿集中度和降低运输成本。
创建分区共享、远程控制的集约化生产辅助系统,将整个区域以片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形成以片区为单位并兼顾整个区域矿山的供电、通风、压气、供排水集约化生产辅助系统。
变革原有或设计新的高效采矿方法,以采用高效率的凿岩台车和无轨设备开采为主要技术特征,大幅度提高采矿强度,减少作业人员;同时对井下采掘设备进行集中调度和配置,供给不同赋存特征矿体的开采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实施井下快速运输。以关键中段运输平台为依托,采用快速运输机车,构建井下快速运输专线,实施矿石与人员的快速运输,减少井下人员、材料等转运次数,提高效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区域矿山集约化开采技术,依据区域内分散矿体的具体分布情况,打破以矿体或矿田为单元的传统矿山建设模式,从整体出发,重构或连接已有各个矿区的关键阶段运输平台,并衔接各主要矿点的竖向工程,形成区域内矿山的主干框架,形成全区的矿石运输、矿井通风和坑内供排水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开拓运输系统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豚鼠颈静脉采血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