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冰箱热交换管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2300.6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7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程鸿翔;潘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9/15 | 分类号: | B21D9/15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地址: | 31531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冰箱 热交换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冰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冰箱热交换管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弯管制造的基本全部是标准件,外径、曲率半径均符合ANSI/ASME、GB等相关标准,有很大局限,所配用的模具也很单一,当客户要求提供外径或曲率半径与标准有偏差时往往就不能满足。
若非标管件的外径、或曲率半径与标准管件相近,生产时一般采用和标准相近的模具先成型出外形,再通过其它整形手段使产品符合客户要求,但是往往管件质量受到很大局限,尺寸偏差较大,而且整形后容易产生外部缺陷,最终导致产品报废率高,极大的提高了制造成本。
若该非标件与标准相差较大,则无法生产,从而延误交货期,造成损失。现有的弯管成型都是针对标准管件的,形式比较简单,只要有外模、模芯就可以工作了,但是这样的成型方式比较局限,不适用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弯管成型。
现有技术中为了将金属管材进行弯曲成型,通常是先往管材内填充沙子、铅、明矾等固体材质,再对其弯曲成型,然后再将金属管材加热使管材内的填充物流出来,使用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弯曲的目的,但是制作出来的热交换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管件凹凸不平、大小不一致等,同时上述制作方法工作效率低、工艺复杂、污染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简便的车载冰箱热交换管的制造工艺。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冰箱热交换管的制造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热交换管的尺寸、形状选择金属管材,并去除毛刺至表面光滑;
2)将步骤1)得到的金属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下模上,上模下行合模;
3)将金属管材的两端用顶杆封堵并密封,用动力装置从顶杆上的通孔往金属管材内注入液体,使金属管材内填充满液体并保持足够支撑弯曲成型时的压力;
4)启动弯曲模对充满液体的金属管材进行弯曲成型;
5)弯曲模复位,上模上行即可取出产品。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液压泵或者气压泵。
其中,将成型后的热交换管进行应力退火。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满足特殊要求的弯管成型,成型方式简单,容易操作;
2、节约成本,方便更换,可以减少模具的磨损程度,从而保护模具,进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3、一次性成型,对整形要求较低,减轻后道工序的工作量,进一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生产工艺简单、在生产过程不会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通过本发明生产出来的产品管壁大小一致、外形美观,产品的表面没有凹凸和皱纹,产品合格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车载冰箱热交换管的制造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热交换管的尺寸、形状选择金属管材,并去除毛刺至表面光滑;
2)将步骤1)得到的金属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下模上,上模下行合模;
3)将金属管材的两端用顶杆封堵并密封,用动力装置从顶杆上的通孔往金属管材内注入液体,使金属管材内填充满液体并保持足够支撑弯曲成型时的压力;
4)启动弯曲模对充满液体的金属管材进行弯曲成型;
5)弯曲模复位,上模上行即可取出产品。
6)将成型后的热交换管进行应力退火。
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液压泵或者气压泵。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工艺制造的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它利用毛细作用等流体原理,起到类似冰箱压缩机制冷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导热性、优良的等温性、热流密度可变性、热流方向酌可逆性、可远距离传热、恒温特性(可控热交换管)、热二极管与热开关性能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由热交换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阻损小等优点。该流体为纯净的蒸馏水(环保),有别于传统热交换管的氨水(有害物质);
该热交换管以较小的加热面积输入(吸收)热量,而以较大的冷却面积输出(散发)热量,在对散热的要求上是可以运用在较大设备和机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