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C/ZrC叠层分布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2160.2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照峰;余盛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8/00 | 分类号: | B32B18/00;C04B35/83;C04B35/56;C04B35/56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c zrc 分布 陶瓷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SiC/ZrC叠层分布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以下简称C/C)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低密度及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特别是高温下力学性能不降反升的特性,使其成为先进飞行器的热结构件的首选材料。然而,C/C复合材料高温下极易氧化,氧化会使其孔隙增大、结构弱化、导致强度和其他机械性能的迅速降低,并且氧化失重1%,其强度下降达10%,而且在极端环境中(如高冲质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导弹鼻锥等)C/C复合材料则不具有所需的抗高温烧蚀能能力。因此,C/C复合材料的高温防氧化烧蚀问题是实现其实际应用的瓶颈。为此通过综合碳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与陶瓷基体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制备出一种将热防护、结构承载和抗氧化相结合的新型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申请号为20111023750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炭/炭复合材料SiC/ZrB2-SiC/SiC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内涂层、外涂层和中间涂层,内涂层的厚度为20~50μm,外涂层的厚度为30~80μm,中间涂层的厚度为50~80μm。通过包埋发法制备SiC内涂层,降低中间层ZrB2-SiC与C/C复合材料的热应力。通过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制备ZrB2-SiC中间层,ZrB2-SiC为C/C复合材料提供良好的高温烧蚀、中低温抗氧化及隔热性能。通过沉积法制备SiC外涂层,有效愈合涂层表面缺陷,阻止氧气的渗入,为C/C复合材料提供良好的高温氧化保护。同时在中低温氧化过程中,ZrB2的氧化产物B2O3可有效愈合涂层中的缺陷,为涂层试样提供良好的中温氧化保护。
文献“C/C-SiC复合材料的反应熔渗法制备与微观组织,赵彦伟,孙文婷,李俊平,刘宏瑞,张国兵,宇航材料工艺报,2013年第2期”公开了一种无压反应熔渗法在1550℃下将熔融Si或Si0.9Zr0.1浸渗入多孔C/C预制体中制备了高致密的C/C-SiC复合材料。采用无压反应熔渗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熔渗Si后复合材料中主要为反应生成的SiC相,还有少量游离Si残留;熔渗Si0.9Zr0.1后复合材料中主要生成了SiC、ZrSi2和ZrC相,未发现游离Si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iC/ZrC叠层分布的陶瓷基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包括基材C/C复合材料,SiC层,C层,ZrC层。从内到外依次为C/C复合材料,SiC层,C层,ZrC层。先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C/C多孔预制体,预制体的上表面先渗入Si,高温下熔融Si渗入到预制体中与C反应形成SiC,接着沉积热解C,并高温石墨化处理为多孔C层基体,然后在这层C上渗入Zr,高温下熔融Zr渗入该C层反应形成ZrC,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顺序的制备步骤:
(1)采用平纹编织的碳布叠层制备二维碳纤维预制体;
(2)采用CVI在碳纤维预制体上沉积热解C,经高温石墨化处理制成多孔C/C预制体;
(3)将烘干好的多孔C/C预制体放入石墨坩埚中;
(4)把Si放在多孔C/C预制体的上表面;
(5)将石墨坩埚放入管式炉中加热,管式炉升温速率为8~10℃/min,加热到1400~1600℃,保温1~3h后随炉冷却,Si熔体依靠毛细管力浸渗到多孔体中反应形成SiC,炉内真空度为8~12Pa;
(6)从冷却后的坩埚中取出渗Si后的C/C-SiC复合材料,在其渗Si的上表面沉积热解C,并高温石墨化处理为多孔C层基体;
(7)将上表面有多孔C层的C/C-SiC复合材料放入坩埚中,把Zr放在多孔C层上;
(8)再次将石墨坩埚放入管式炉中加热,管式炉升温速率为8~10℃/min,加热到1900~2100℃,保温0.5~1.5h后随炉冷却,炉内真空度为8~12Pa,Zr熔体依靠毛细管力浸渗到多孔C层中反应形成ZrC,至此获得SiC/ZrC叠层分布的陶瓷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