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追尾碰撞下保护乘员颈部的平动吸能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12122.7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青;赖兴华;张晓伟;张盼盼;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主分类号: | B60N2/427 | 分类号: | B60N2/42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追尾 碰撞 保护 乘员 颈部 平动 座椅 | ||
1.一种平动吸能座椅,包括座椅头枕、座椅靠背、座椅椅垫、与所述座椅椅垫固定连接的滑动导轨、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导轨、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锁止机构、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调节手柄及安装在所述座椅椅垫下方的平动吸能机构,所述平动吸能机构对称布置在所述平动吸能座椅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平动吸能机构包括与所述滑动导轨固定设置的锁销板、与所述锁销板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锁销板下方的挤压圆柱、与所述锁销板固定设置且位于所述挤压圆柱正后方的挡板、与所述固定导轨滑动设置且位于所述固定导轨的导槽内的吸能方管,所述吸能方管的前端面与所述挤压圆柱相抵触而所述吸能方管的后端面与所述挡板相抵触,同时所述挤压圆柱的下底面在所述平动吸能座椅的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吸能方管的下管面使得所述挤压圆柱与所述下管面始终不接触,在所述固定导轨和所述锁销板之间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弯折后与所述吸能方管的上管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板的另一端悬空且靠近所述平动吸能座椅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与所述锁销板连接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可滑动连接设置并用将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导板、所述锁销板相互锁定的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的水平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锁销滑槽,所述滑动部沿所述锁销滑槽滑动,所述锁销滑槽的二端具有前限位块和后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滑槽的长度范围为50mm~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固定导轨的水平板上的固定导轨锁孔、开设在所述导板上的导板锁孔、开设在所述锁销板的水平板上的锁销板锁孔,所述滑动部具有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导轨锁孔、所述导板锁孔、所述锁销板锁孔用于将所述固定导轨、所述导板、所述锁销板相互锁定的锁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上还设有另一导板锁孔,所述另一导板锁孔靠近所述中心线设置,所述滑动部还具有另一锁销,所述另一锁销插设在所述另一导板锁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具有二个导槽,分别为第一导槽、位于所述平动吸能座椅内侧的第二导槽,所述滑动导轨沿所述第一导槽滑动,所述吸能方管位于所述第二导槽内且在所述第二导槽内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方管的上管面与所述挤压圆柱相抵触的位置沿所述吸能方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所述挤压圆柱的直径,且其宽度为0.1mm~0.3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动吸能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管面的前端面位于所述缝隙处开设有缺口,所述挤压圆柱与所述缺口的缺口面相抵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21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写字板
- 下一篇:一种汽车运动方向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