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10066.3 | 申请日: | 2013-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1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秋;刘钦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6M15/03 | 分类号: | D06M15/03;D06M13/02;D06M15/263;D06M13/00;D06M2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芳香 相变 微胶囊 织物 整理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在纺织品上加香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纺织品加香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胶囊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够保护物质免受环境的影响,控制核心释放,改变物态便于携带和运输。香精微胶囊可有效控制香气释放速率,给人带来持久愉悦的香气,经由香精微胶囊处理的芳香纺织品留香时间长,香气释放均匀,满足了人们对纺织品装饰、享受、保健的需求。而相变微胶囊的出现,实现了相变材料的永久固态化,可以在相变发生时,控制相变材料体积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增大其热传导面积,减少相变材料与外界环境的反应,已应用于储热调温材料、节能建材、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将相变微胶囊应用于纺织品可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
然而,单纯的芳香纺织品及温控纺织品的都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如何利用微胶囊技术研制出同时具备缓慢释放香气和调节温度特点的芳香控温纺织品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该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在纺织品上进行加香,可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同时具有缓慢释放香气和调节温度功能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的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利用上述的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在纺织品上进行加香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其原料组成及含量如下:
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 10~30%
低温交联剂 5~15%
增稠剂 1~5%
渗透剂 1~3%
乳化剂 1~3%
余量为蒸馏水;
其中所述的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即首先,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包覆有机相变材料,得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有机相变材料按质量比计算,即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相变材料为1:2;
所述的有机相变材料为液体石蜡、十六烷或十八烷;
然后,将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与香精充分混合,使香精均匀吸附在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表面,得到吸附了香精的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所述的香精的用量按其相对于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质量比计算,即香精: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为4:100;
所述的香精为薰衣草香精、百合香精、玫瑰香精或茉莉香精;
最后,用β-环糊精包覆吸附了香精的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从而得到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其中所述的β-环糊精和吸附了香精的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按β-环糊精和吸附了香精的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质量比计算,即有机相变材料:β-环糊精为1:2;
所述的低温交联剂CX-100,是多官能氮丙啶交联剂;
所述的增稠剂PTF,是阴离子类高分子电解质;
所述的渗透剂JFC,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所述的乳化剂1为Tween-80。
上述的一种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织物整理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⑴、双层芳香相变微胶囊的制备
①、采用乳液聚合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以有机相变材料为芯材,合成有机相变材料微胶囊,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有机相变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混合后搅拌至溶解,得到油相组分;
所述的有机相变材料为液体石蜡、十六烷或十八烷;
所述的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再将乳化剂2和蒸馏水,在55℃下适当搅拌至均匀,得到水相组分;
所述的乳化剂2为Tween-80:Span-80,按质量比计算,即为Tween-80:Span-80为55:45组成的混合物;
然后,在600rpm转速下将油相组分加入到水相组分中,温度保持在55℃搅拌30min,形成O/W乳液;
上述所用的有机相变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乳化剂2、蒸馏水按质量比计算,即有机相变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引发剂:乳化剂2:蒸馏水为80:40:3:4:1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10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车
- 下一篇:驾驶室设计方法、驾驶室及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