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09852.1 | 申请日: | 2013-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8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萱;张有智;高鑫;苟小莉;刘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02 | 分类号: | G01N2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2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油 污染物 含量 快速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特别涉及润滑油中水、燃油等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状态的监测与诊断,对于避免重大机械故障发生意义重大。由于受环境污染、燃油泄漏及系统不良工作影响,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油携带着各种杂质,如水分、燃油、磨屑、抗冻液等污染物,导致润滑剂失去润滑功能,加速润滑剂的劣化、变质,引发零件表面磨损、润滑系统和元件故障等。传统的污染物检测方法操作复杂,如润滑油中水分所采用的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等方法,测定过程繁琐。为及早发现润滑油的失效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介电常数法的油液监测方法,仅需一滴油样,测试一个油样只需几秒钟,具有油量用量少、快速的优势。但该分析方法只能作为反映油品衰变的综合指标,不能显示各种污染物的具体含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曾提出添加无水硫酸铜脱水剂后再测介电常数,通过测定脱水前后介电常数差值,实现润滑油中水含量的快速测定(龚佩、刘祥萱等,润滑与密封,36(2011),98-99)。但该法不能推广应用于其他污染物,如泄露燃油、铁磨屑等。
介电常数法不能直接测定污染物含量的主要原因是润滑油氧化衰变过程中介电常数也发生改变,由于氧化失效引起的润滑油介电常数增大量甚至大于污染物引起的润滑油介电常数的变化量。因此不能直接采用常规标准曲线法测定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润滑油氧化衰变过程中介电常数增大带来背景干扰从而难于利用介电仪等快速测定仪器检测污染物含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这种背景值的干扰,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测定方法。
现将本发明构思及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
本发明方法是根据油品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是以油品中污染物含量与介电常数等物理量变化量的线性关系为基础的,润滑油中的水分与电导率的变化成反比,润滑油中的柴油与电导率的变化成正比;润滑油中的水分与介电常数的变化成正比,润滑油中的柴油与介电常数的变化成反比。
根据此物理、化学规律,本发明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 于:通过扣除润滑油氧化衰变引起的背景干扰建立在用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快速测定;对于氧化失效引起润滑油介电常数、电导率增大,通过引入背景值G,背景值数据根据多台装备长期实际使用的统计数据获取,或通过实际使用温度下模拟润滑油衰变实验数据获取,在测定油品中污染物含量时,再将该背景值扣除,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测定在用润滑油电学测量值的变化量:
在特定实验温度下,分别测定在用润滑油的电学测量值W在用油和同批次润滑油新油的介电常数或电导率W新油,计算两测量值之差ΔC,ΔC=W在用油-W新油;ΔC为在用润滑油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变化量;
步骤2:计算污染物引起的电学测量值的变化量:
将使用时间t(单位:h)与每百小时电学测量值增量B相乘得到使用时间t时的背景值G,G=0.01Bt;扣除润滑油衰变背景G,得到由污染物引起的电学测量值变化量ΔC修正:ΔC修正=ΔC-G;
步骤3:计算润滑油污染物的含量:
步骤3.1:直接将ΔC修正代入污染物含量与电学测量值变化量标准曲线数学关系式或图中,计算在用润滑油中污染物的含量;
步骤3.2:污染物含量与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变化量关系的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定含量的污染物加入到润滑油新油中形成均匀混合物,测定已知不同含量的污染物及新油的电学测量值,计算两者的差值,将该差值与污染物含量关系作图得到标准曲线。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属的所述电学测量值是介电常数、电导率中的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所述的污染物是润滑油中水、燃油、铁、抗冻液中的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润滑油中污染物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涉及的每百小时润滑油衰变介电常数或电导率增量计算公式如下:
B=(B2-B1)×100/(t2-t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8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