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409720.9 | 申请日: | 2013-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0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管玉成;王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注油 后试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
背景技术
机车主变压器作为独立的部件被固定在机车上,其内已充满了变压器油,之后与其连接的散热器处于无油状态。为了保证变压器油能对变压器器身进行可靠的热循环,散热器中需注满变压器油。散热器注油时,需保证在真空下注入变压器油。变压器与散热器连接后,连接处的橡胶密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各种原因大批量出现漏油现象,为了解决密封漏油必须更换橡胶密封圈,在换密封前需将散热器内原有的变压器油抽出,为了保证变压器油不受污染,需保证油不受空气、环境等的影响。
基于以上问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包括真空滤油机、储油箱、注油罐以及连通各装置的管路控制装置,还包括液压升降小车,所述注油罐放置在所述液压升降小车上,所述管路控制装置包括8个阀门、连接所述真空滤油机的抽真空管、第一出液管、第一进液管、连接所述储油箱的第二出液管、第二进液管、以及连接所述注油罐的第三出液管和第三进液管,所述8个阀门通过控制所述抽真空管、所述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三出液管和所述第三进液管中的部分管控制变压器和散热器的真空抽油、或者真空注油或者注油后试漏。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储油箱为全封闭结构。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储油箱上接所述进液管,下接所述第二出液管。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储油箱上设置有第一油面观察窗。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注油罐为全封闭结构。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注油罐上接所述第三进液管,下接所述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三出液管与散热器的进液管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注油罐上设置有第二油面观察窗,用于确认散热器的注油状态。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第三出液管通过软管连接法兰与散热器的进液管连接。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氮气保压装置,所述氮气保压装置包括氮气表。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所述氮气表连接氮气输入口与第5阀门之间的管路上。
本发明提供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提供一种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而且该设备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控制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的储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中管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抽油、真空注油和注油后试漏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防护围栏
- 下一篇:一种模块式可重组多层停车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