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霉素选择标记载体及应用该载体培育抗纹枯病的水稻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9663.4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5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多川;贺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霉素 选择 标记 载体 应用 培育 抗纹枯病 水稻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寄生真菌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几丁质酶基因sdtrchi1的DNA片段的分离克隆,利用强启动子驱动的转基因技术,将重组表达载体pU1301/sdtrchi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中花11号品种。该重组表达载体由几丁质酶基因sdtrchi1插入到含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的pU1301载体的BamHⅠ位点得到。本发明获得的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得到明显提高。
(二)背景技术
几丁质酶是一种催化几丁质水解生成N-乙酰葡糖胺反应的酶,几丁质是构成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重寄生真菌产生的几丁质酶不仅可以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降解成熟菌丝顶端,还能降解由几丁质组成的真菌细胞壁。菌寄生真菌几丁质酶作为重要的生防资源,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几丁质酶被认为在植物抗病性尤其是抗真菌性病害中起着重要作用[4]。将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植物是抗真菌病害育种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抗病性。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作为主食。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害,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长期以来,水稻没有较好的纹枯病抗源,用常规育种方法获得抗纹枯病的水稻品种可能性较小。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了新途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为材料获得一种几丁质酶基因,命名为sdTrchi1,全长cDNA为1529bp,包含一个含有信号肽的由1278bp构 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25个氨基酸。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载体pU1301/sdtrchi1,利用电击法转化农杆菌EHA105,在含有Kan+Rif/Str的YEP培养基上培养,经过PCR鉴定筛选阳性转化子。获得工程菌株pU1301/sdtrchi1-SD。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提高。
(四)附图说明
图1植物表达载体pU1301/sdtrchi1重组质粒图谱
图2T0部分再生植株PCR产物电泳图谱
泳道M:Marker-DL5000
泳道1-7:T0部分转化植株
泳道WT:野生型植株
图3T0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
泳道M:Marker-DL2000
泳道T-2、T-3、T-14、T-15:转基因阳性植株cDNA为模板
泳道WT:野生型植株cDNA为模板
图4转基因阳性植株与野生型对照植株的几丁质酶活对比
图5转基因阳性植株与野生型对照植株抗病性对比
图6水稻纹枯病抗性检测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几丁质酶基因sdTrchi1的克隆
(1)粉红聚端孢总RNA的提取:取几丁质酶诱导培养基上的菌丝,参照Trizol试剂盒说明。
(2)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按照Takara公司的TaKaRa RNA PCR kit(AMV)Ver3.0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取1~2μg总RNA,加RNase Free ddH2O至9.5μL,将RNA样品在75℃变性5min,立即在冰浴中冷却5min,然后稍微离心一下,在冰浴中依次加入以下各种成分:10mmol/L dNTP Mixture2μL,10×RT Buffer(Mg2+)2μL,25mmol/L MgCl24μL,Oligo d(T)-Adaptor Primer1μL,RNase Inhibiter0.5μL,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 1μL(Final Volume 20μL),将反应液混合后,室温下放10min,然后42℃温育60min,再煮沸5min以灭活反转录酶。加入180μL DEPC处理的ddH2O,稀释至200μL,混匀,稍微离心,保存于-20℃,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动式动力吸振轨道板
- 下一篇:一种香菇调味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