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收放作动筒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09651.1 | 申请日: | 2013-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0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李永洁;张立军;任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5/22 | 分类号: | B64C25/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放作动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双余度的作动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作动筒双余度设计主要有作动筒串列设计、或增加浮动活塞两种方案。
作动筒串列设计一般是在外筒中布置两个串列分布的活塞杆(如图1),每个活塞杆实现相同的行程,一般是在小型作动筒中采用,如大型作动筒采用这样的设计必然大大增加作动筒结构长度,增加作动筒重量,给结构布置带来很大困难。如在作动筒中增加浮动活塞,则浮动活塞通过管嘴B时极易划伤胶圈,从而令作动筒出现漏油失效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提出一种并联式作动筒一体化设计,在不增加作动筒结构长度的情况下,满足作动筒的双余度设计。该作动筒布置了三个相互独立的封闭腔,包含两个活塞杆伸长腔,一个活塞杆收回腔,可利用两套独立液压源驱动活塞杆伸长,实现作动筒双余度设计,且密封圈不会经过管嘴,从而避免发生因胶圈切伤的漏油故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收放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接头1、外筒4、端盖6组成的作动筒外壳,接头1上设置有管嘴2和管嘴3,并延伸出一段细长管;端盖6与外筒4通过螺纹连接,端盖6上设置有管嘴5;外筒4与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并在外筒4内壁与接头1的细长管外壁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在该环行腔内装有一个带活塞8的活塞杆7,活塞杆7由端盖6的中心孔伸出。
活塞杆7在活塞8处向内开有一细长盲孔,活塞杆7通过该盲孔套在接头1的细长管外侧装入外筒4内。在接头1的细长管端头与活塞杆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该细长管与活塞杆7的内孔共同形成与管嘴2相通的C腔。
活塞8与外筒4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将上述环形腔分隔成与管嘴3相通的A腔和与管嘴5相通的B腔。
在接头1与外筒4之间、端盖6与外筒4和活塞杆7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保证A腔、B腔与外界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布置紧凑,在不增加作动筒结构长度的情况下,满足作动筒的双余度设计,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且不存在胶圈被割伤风险。安装在某飞机起落架收放机构上,在满足起落架正常收放和应急放使用相对独立液压源要求的同时,克服了无法布置两个作动筒的困难,并经收放功能试验验证其原理可靠、实施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串列式作动筒设计示意图
图2为作动筒结构布置图
图3为接头1零件示意图
图4为作动筒全伸长位置图
图5为作动筒全压缩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图5,一种收放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接头1、外筒4、端盖6组成的作动筒外壳,如图2所示。接头1上设置有管嘴2和管嘴3,并延伸出一段细长管(如图3);端盖6与外筒4通过螺纹连接,端盖6上设置有管嘴5;外筒4与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并在外筒4内壁与接头1的细长管外壁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在该环行腔内装有一个带活塞8的活塞杆7,活塞杆7由端盖6的中心孔伸出。
活塞杆7在活塞8处向内开有一细长盲孔,活塞杆7通过该盲孔套在接头1的细长管外侧装入外筒4内。在接头1的细长管端头与活塞杆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该细长管与活塞杆7的内孔共同形成与管嘴2相通的C腔,该腔一般用于实现应急放功能;
活塞8与外筒4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将上述环形腔分隔成与管嘴3相通的A腔和与管嘴5相通的B腔,这两腔一般用于实现作动筒的正常收放功能;
在接头1与外筒4之间、端盖6与外筒4和活塞杆7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保证A腔、B腔与外界的密封性。
由上述说明可知作动筒共有三个腔、三个管嘴,作动筒各腔之间要保证密封性能并与外界保持密封,每个腔相互独立,保证了作动筒可以使用不同的液压源实现不同的收放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起落架正常放下时,油液由管嘴3进入作动筒A腔,推动活塞杆伸出,使起落架放下;起落架正常收起时,油液由管嘴5进入作动筒B腔,推动活塞杆收回,使起落架收上;当起落架应急放时,油液由管嘴2进油进入作动筒C腔,推动活塞杆伸出,使起落架放下。
某型飞机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总体设计要求起落架能在主液压源失效的情况下,另用一套独立液压源应急放下起落架,该位置起落架舱空间紧张,难以布置两个独立作动筒或一个串列活塞杆设计的作动筒,如使用浮动活塞设计则担心其在使用过程中将胶圈切伤而失效。为解决上述问题,大胆的提出了这种全新的作动筒结构形式,在不增加作动筒结构长度的情况下,满足作动筒的双余度设计,且占用空间小。该设计方案成功的解决了某型飞机起落架设计中的问题,完全达到了总体使用要求,使用状况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曲柄传动机构和使用该机构的扑翼机构和扑翼机
- 下一篇:一种智能机器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