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于陆上交通工具的伴随飞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09371.0 | 申请日: | 2013-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钷;黄堤彬;禇旭阳;洪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0 | 分类号: | B60F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上 交通工具 伴随 飞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陆上交通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装于陆上交通工具的伴随飞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的陆上交通工具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使用陆上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会遇到停车入库、堵车等问题。
在停车入库时,由于车位小,驾驶员无法看到车后面的情况,导致倒车过程中发生刮擦,即使是现代的陆上交通工具带有倒车雷达等辅助设备,但仍然不能够直观地让驾驶员看到车辆目前的姿态、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在行使过程中遇到堵车,当前方路况不明时,驾驶员很难做出决策或对恢复正常通车所需的时间进行合理的预测,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路线和日程安排。
当行使至较为偏僻的地区,可能存在通信信号较弱、无法与外界取得正常联系时,往往需要到达比较高和环境比较开阔的地方才能恢复正常通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陆上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停车难、交通堵塞、通信信号较弱等问题,提供能有效地解决停车难、交通堵塞、通信信号较弱等问题,在驾驶过程中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安全保障的一种装于陆上交通工具的伴随飞行系统。
本发明设有控制器、显示屏、车载信息交换模块、充电装置、固定装置、伴随飞行器、飞行器机库和交通工具;
所述伴随飞行器设有摄像头、着陆装置、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电池组、伴随飞行器本体、驱动装置和飞行器控制模块;所述着陆装置中设有固定杆和充电接口;
所述充电装置和固定装置设于飞行器机库中,伴随飞行器通过固定装置和固定杆固定在飞行器机库内,飞行器机库设于交通工具上,着陆装置设于伴随飞行器本体上,电池组的输出端口与驱动装置电连接,驱动装置设于伴随飞行器本体上,充电接口设于着陆装置中,充电接口与电池组连接,固定杆设于着陆装置中;摄像头的图像采集信号输出端接飞行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飞行器控制模块的处理后图像信息输出端接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的输入端,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的发送信号输出端经车载信息交换模块后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控制器的处理后还原数据输出端接至显示屏中显示图像。
本发明能有效地解决停车难、交通堵塞、通信信号较弱等问题,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拓展视野、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伴随飞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着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作为信息中继的工作示意图。
在图中,各标记为:1是控制器;2是显示屏;3是车载信息交换模块;4是充电装置;5固定装置;6伴随飞行器;7飞行器机库;8陆上交通工具;9是摄像头;10是着陆装置;11是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12是电池组;13是伴随飞行器本体;14是驱动装置;15是飞行器控制模块;标记16是充电接口;17是固定杆;18是手持通信设备;19是基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设有控制器1、显示屏2、车载信息交换模块3、充电装置4、固定装置5、伴随飞行器6、飞行器机库7和交通工具8。
所述伴随飞行器6设有摄像头9、着陆装置10、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11、电池组12、伴随飞行器本体13、驱动装置14和飞行器控制模块15;所述着陆装置10中设有固定杆17和充电接口16。
所述充电装置4和固定装置5设于飞行器机库7中,伴随飞行器6通过固定装置5和固定杆17固定在飞行器机库7内,飞行器机库7设于交通工具8上,着陆装置10设于伴随飞行器本体13上,电池组12的输出端口与驱动装置14电连接,驱动装置14设于伴随飞行器本体13上,充电接口16设于着陆装置10中,充电接口16与电池组12连接,固定杆17设于着陆装置10中;摄像头9的图像采集信号输出端接飞行器控制模块15的输入端,飞行器控制模块15的处理后图像信息输出端接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11的输入端,飞行器信息交换模块11的发送信号输出端经车载信息交换模块3后接控制器1的输入端,控制器1的处理后还原数据输出端接至显示屏2中显示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09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